《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秦奋,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环境与规划学院,475000,2023-3-1)项目内容1数据集名称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2数据集内容说明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2.1数据集内容一般描述a.数据内容(指标项解释)本数据内容包括黄河流域下游(北洛河水系)黄河干流水文站点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数据。冰厚:冰表面至冰层底面的垂直距离。观测时分平均冰厚和最大冰厚(以厘米为单位)。冰厚观测一般借助于冰钻和冰尺来完成。常年中国沿海岸边固定冰冰厚分布大致为:辽东湾北部3040厘米,最大为60厘米左右;辽东湾南
2、部、渤海湾、黄海北部2030厘米;莱州湾1025厘米。冰情:河流冰凌在热力、动力及河道地形条件的作用下,产生结冰、流冰、封冻、解冻、冰塞和冰坝等现象。b.建设目的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基础统计数据C.服务对象面向科研,主要用于地理学、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研究。d.数据的时间范围根据站点建立时间以及有效观测数据的筛选,本数据集各个观测站点的时间范围如下:北洛河道佐埠站1958-1962年北洛河交口河站1951-1968年北洛河金佛坪站1962-1970年北洛河刘家河站1958-1967年北洛河南城里站1952-1961年葫芦河张村驿站1956-1967年沮河黄陵站1966-1967年周
3、河志丹站1964-1970年e.数据的空间范围、投影方式黄河流域下游区f.数据的学科范围属于地学范围g.数据的量h.数据类型(文献、属性、矢量、栅格、文本等)exce1表属性数据i.数据更新的频度不定期更新j.缩略图(反应数据集内容或观测过程、场景等的示意图)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年份最大生厚(米)初冰终冰流冰开流冰终封冻解冻打洋W,、日期3、升日期日期日期始日期止日期日期日期里2或项目门心月丁言1序边月日月日月月I日月日月日月日北洛河道佐埠站(10922,3608,)195819590.441J310.401203333311959-19600,36j131103613111941111032
4、123219671960-19610.522511124_112511。5U2633981961-1962I12一|一-12一|一|一k.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2.2字段(要素)名称解释a.名称解释冰厚:指冰表面至冰层底面的垂直距离。观测时分平均冰厚和最大冰厚冰情:河水因热量变化所产生的结冰、封冻和解冻现象。b.量纲(度量单位)数据单位:米C.数据精度(数字图像的解析度/比例尺)3数据源描述a.如果是来自文献、资料等,将数据源列表1919-1970年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第8册第3分册M.水利电力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刊印,1976.3b.如果来自相关课题,要列出课题负责人、单位、资助者C.如
5、果是镜像、购买、交换、下载数据,要说明出处d.如果是试验、观测、调查数据,要说明相关的仪器、设备、方法、过程的基本信息e.如果是统计数据要说明数据发布的部门f.其他数据要说明数据产生基本情况4数据加工方法a.如果是属性数据、文本数据要写明数字化手段收集整理1919-1970年黄河流域下游区黄河干流水文站点水文特征值统计资料,人工数字化获得b.如果是空间数据要写明数据数字化工具和简单流程C.如果是经过数学运算、或模型产生的数据要交待清楚数学运算的算法和模型,并注明算法和模型的出处d.如果是试验、观测、调查数据,要说明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方法、过程e.其它方法5数据质量描述a.原始资料数据精度1
6、919-1970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第八册第3分册b.项目数据产生和汇集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完整的数据产生过程、使用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数据应用范围等内容。应用1919-1970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站点数据为原始数据,遵循严格的数据制定规范,数据生产过程中建立数据审查机制,并对数据进行反复对照纠错。以上工作完成后,实现黄河下游(北洛河水系)逐年冰厚及冰情数据的统计分析。C.加工后数据精度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数据质量准确可靠6数据集应用成果a.主要应用领域本数据集主要应用于地理学、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研究b.在应用中取得的效果(获得奖项,发表咨询报告和文章)7知识产权a.
7、使用该数据库需采用如下引用方式:1秦奋,逐年冰厚及冰情统计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黄河中下游分中心,2023.b.数据标注参考以下规范:中文表达方式: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黄河中下游分中心();英文表达方式:DataCenterofMidd1e&1owerYe11owRiverRegions,Nationa1EarthSystemScienceDataCenter,Nationa1Science&Techno1ogyInfrastructureofChina.().致谢方式参考以下规范:中文致谢方式:“感谢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黄河中下游分中心()提供数据支撑。”英文致谢方式:Acknow1edgementforthedatasupportfrom“DataCenterofMidd1e&1owerYe11owRiverRegions,Nationa1EarthSystemScienceDataCenter,Nationa1Science&Techno1ogyInfrastructureofChina.().”C.注明使用数据的联系人由于本数据集测定时间不尽一致,指标繁杂,如需要详细原始数据者,请联系数据管理者。联系信息:李宁联系人姓名:数据服务加工组Emai1:T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