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论文.docx
《让深度学习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深度学习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让深度学习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摘要: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会选择一节课的核心内容作为深度学习的主题,或者选择具有探究意义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主题,作为深度学习的主题。数学核心内容蕴含着数学学科的本质,同时也反映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因而它是学生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将从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入手例谈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引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考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是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数学深度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能够让培养目
2、标真正落地。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地探究实践,深刻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想让广大教师能够理解深度学习内涵和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深度教学,除了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外,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深度教学策略和方法显得更为迫切。笔者将结合数学课的基本环节探讨如何通过深度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一、导入:创设情境,化“曲为“直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发端,是开启深度学习的敲门砖。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
3、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线段的特点即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对于线段是直的这一重要特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往往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物体的”曲来对比线段的直。结合学生最喜欢的学校体育节活动,笔者选取了学校体育节中的跳长绳和拔河比赛两项活动进行导入。素材选择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活动。两张图上的绳子状态差别较明显。以此来导入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但通过试上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非想象。下面是课堂实录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学校一期三节(一个学期有三个主题节)中的哪个主题节?生:体育节!(异口同声)师:说说你们最喜欢体育节中的什么比赛
4、?生:篮球拍球比多、跳绳、运球接力、拔河师:李老师带来跳大绳和拔河比赛的两张照片(播放课件)。小朋友们,跳绳和拔河都要用到绳子。请仔细观察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生1:两根绳子颜色不同,跳的绳子是黄色的,拔河的绳子是白色的。(小尴尬,没想到学生会有如此回答)师:除了颜色呢?生2:还有粗细不一样。(尴尬继续)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心里暗想这次应该会讲出我想要的了吧)生3:长短不一样。(我晕)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尴尬,肯定与教师的预设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表面上看是素材选择不当,根本的问题是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想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跳绳和拔河两根绳子的非本质特征因素的干扰。凸显曲直的鲜明对比,为学生学习线段特征做
5、好铺垫。选取拔河比赛来进行导入(和同事倾情上演拍了两张拔河照片)。因为是同一根绳子,其颜色、粗细和长短等干扰信息全部去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拔河前(准备活动)和拔河过程中绳子的状态。直观的得出拔河前绳子是弯(弯)的,比赛过程中绳子是直(直)的。学生充分感受到T生活中的曲直现象。另外,通过拔河图片,还渗透了线段端点的知识(拔河的两个人或两人手握住的地方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为了导入而导入现象还普遍存在(浅层次形式化)。导入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实际更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上面两种导入教学设计深浅可见一斑。二、新授:自主探究,开启有价值的寻找新授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重
6、要的知识点一般都集中于此。这个环节也是深度教学研究与开发的主阵地。笔者结合一节送培送教课一一圆的认识来谈谈如何落实这一环节的深度教学(本次城际间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是深度学习课堂研讨)。(一)把握学情找准深度学习的切入点维果茨基说过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教学前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学情)和最近发展区。现实课堂中,有为数不少的老师缺乏对学情分析和把握,抱着课本走教案(浅层教学)。殊不知让学生重复学习已经知晓的内容,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圆的认识虽然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空间与几何领域里的内容。但通过课前调查测试发现,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准确说
7、出其平面图形的名称一一圆(形)。而且可以借助硬币、瓶盖等圆形物体画圆(随着年级升高画的圆更接近标准圆)。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学生对圆规的控制力有点不足,但基本画法是正确的)。基于以上学情,笔者将教材中感受生活中的圆,引导画圆掌握画法,圆中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名称(预习)全部前置到课前。从而为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进行有价值的寻找(探索)腾出空间。(二)资源重组,在寻找中深化内涵、揭示本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其知识体系和内在的本质必须得到教师的遵循和尊重。但教材也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应当结合当地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教师要努力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让深度学习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论文 深度 学习 贯穿 课堂教学 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