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研究进展2023.docx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研究进展2023.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冼天性糖基化障碍研究进展2023摘要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先天性糖基化障碍(MPI-CDG)是一种可治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由编码MPI的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主要表现为腹泻、肝大、低血糖和凝血功能障碍,甘露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国内报道的病例数量极少,现就MP1-CDG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基因型、诊断、治疗和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关键词磷酸甘露糖磷酸异构酶;糖基化弋谢缺陷,先天性;儿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1disordersofg1ycosy1ation,CDG)是蛋白质或脂质糖基化过程中糖基化酶缺陷导致的一组遗传代谢病。最初根据血清转铁
2、蛋白等电聚焦电泳(transferrinisoe1ectrofocusing,TIEF)图谱分为I型(即CDG-1)和II型(即CDG-),亚型按照发现的顺序依次以字母表示10随着CDG种类的增多,上述分类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2008年开始采用突变基因名称命名,即基因名-CDG20磷酸甘露糖异构酶(MPI)-CDG(CDG-Ib)由编码MPI的基因(NM_002435)致病性变异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国内外共报道了46例,其发病率尚不清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CDG,MPI-CDG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几乎不影响神经系统,且具有治疗效果确切的药物。现就MP1-CDG的发病机制、
3、临床表型、基因型、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1、MP1-CDG的发病机制MPI基因突变后6-磷酸果糖代谢为6-磷酸甘露糖受阻,导致二磷酸鸟苗(GDP)-甘露糖合成减少,最终聚糖合成减少,影响糖链向新合成的蛋白质转移31,外源性甘露糖可通过己糖激酶转化为6-磷酸甘露糖,从而补偿因MPI缺陷导致的6-磷酸甘露糖减少3,这是甘露糖治疗本病的分子机制。然而,过多的6-磷酸甘露糖会抑制上游酶的活性抑制糖酵解,并诱导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三磷酸腺昔(ATP)消耗循环,导致能量衰竭,这种效应称为“蜜蜂效应4-7。蜜蜂效应是甘露糖潜在不良反应的分子机制,其建立在6-磷酸甘露糖蓄积的基础
4、上,但是研究者进行体外实验发现补充外源性甘露糖后健康人或MPI-CDG患者成纤维细胞内6-磷酸甘露糖并没有显著增加80因代谢途径中断而蓄积的6-磷酸果糖可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不会在细胞内蓄积,这可能是MP1-CDG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9o2、MP1-CDG的临床表型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b、MP1-CDG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以phosphomannoseisomerasedeficiencyJzMannosephosphateisomerasedeficiency-congenita1disorderofg1ycosy1ationMPI-CDG和CDG
5、-Ib”为关键词在PUbMed检索建库至2023年6月的文献,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2篇10-11,英文文献303,12-40,共报道了45例因MPI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CDG患者,结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目前共46例,筛选临床资料完整者,符合条件的病例40例,来自36个家庭,父母近亲结婚11例;其余6例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仅做基因型分析。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起病中位年龄8个月,主要表现为腹泻(36例肝大(31例1低白蛋白(27例X低血糖(23例凝血功能障碍(19例I2.1 腹泻、呕吐慢性腹泻见于大多数MP1-CDG患者,有时伴呕吐、喂养困难,部分患儿呕吐、腹泻呈周期性1
6、2,17-18o40例患者中腹泻36例、呕吐15例、白蛋白降低27例。患儿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糖蛋白数量减少有关,糖蛋白数量减少后肠黏膜完整性受损,血清白蛋白经肠道丢失检测24h大便I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多升高19-200长期的消化道症状往往影响生长发育,大多数患儿确诊时身高、体重位于百分位曲线图第10百分位以下。20例患者行消化内镜检查,其中6例见食管静脉曲张,2例见十二指肠溃疡21-22,十二指肠活检多提示部分绒毛萎缩12,22-25,仅个别文献报道了小肠淋巴管扩张23o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时需注意与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感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鉴别。2.2 肝大肝脏是糖基化的主要部
7、位,糖基化障碍可影响肝脏的发育、结构和功能41,MPI-CDG患者肝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转氨酶升高和肝纤维化42040例患者中肝大31例,其中转氨酶升高者21例,合并急性感染时转氨酶升高尤为明显17,42-43010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其中2例发生于甘露糖治疗后(包括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I17,27016例患者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或尸检,其中14例提示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见广泛的纤维间隔及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1例见胆管板发育不良26o14例患者脾大病程早期脾大往往不明显但多在出生第1年出现27,440个别文献报道甘露糖治疗后肝脏体积逐渐缩小,转氨酶维持于正常范围16,28,但多数学者认为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磷酸 甘露 糖异构酶 先天性 糖基化 障碍 研究进展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