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 09.干制品.docx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 09.干制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 09.干制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干制品第一节干制原理水产品的干制加工是指采用干燥的方法除去鱼类等水产品中的水分,以防止腐败变质的加工方法。干制后的产品具有贮藏期长、重量轻、体积小、便于运输等优点,如鳏鱼干、墨鱼干、鱼肚、鱼翅、海参、鲍鱼、鲜蛇干、淡菜、乌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海产珍品。干制使AW得以下降,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许多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速率也大大下降,从而使水产品得以保鲜。新鲜水产食品(包括水产原料)的A、在0.99以上,尽管大多数腐败菌只宜在0.90以上的A、下生长活动,霉菌和酵母在0.9的A下仍能旺盛地生长,但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干制品的贮藏期,必须将A降到0.70以下。酶的活性随A的升高呈非线性增大趋
2、势,在低A时,A的小幅度增加会使酶促反应速率大幅度增大。通常A在0.750.95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若A为0.250.30时,食品中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就会受到强烈的抑制或丧失活性。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水作为运动介质促进扩散作用;稳定酶的结构和构象;水是水解反应的底物;破坏极性基团的氢键;从反应复合物中释放产物。虽然A的减少会降低酶活性,但要抑制酶活性,A应在0.15以下。因此通过降低AW来抑制酶活性不是很有效。一般来说只有当干制品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为了控制干制品中酶的活动,必须在干制前对食品进行湿热或化学钝化处理,如对自溶作用旺盛
3、的活参、鲍鱼等水产品进行煮干生产。干制是指将能量传递给食品,并促使食品物料中水分向表面转移并排放到物料周围的外部环境中的基本过程。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内外的温度不一致,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传递(称为热湿导),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与此同时,湿物料表面水分不断的汽化,形成物料内部与表面的湿度差,形成的湿度梯度促使物料内部的水分向表面移动。大部分的干燥过程,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的方向是相反的,而对于微波干燥来说,两者方向一致。当两者方向一致时干燥速率比方向相反时快。由物料内部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导致的水分传递称为内部扩散,水分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表面后,便在表面汽化。水分的内部扩散和表面汽化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干燥
4、过程的不同阶段其速率不同,从而控制干燥速率的机理也不相同。鱼体在干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归纳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积缩小、质量减轻。在干制过程中,新鲜的鱼体将随着水分消失均匀地进行收缩,这种质量减轻和体积缩小有利于节省包装、储藏和运输费用,并且便于携带。如果干制后体积约为原料的20%35%,则质量为原料的6%10%。生产实际中由于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干制因素的不同,物料干制时不一定均匀干缩。食品物料不同,干制过程中它们的干缩也各有差异。高温快速干制的食品表面层远在物料中心干制前已干硬,其后中心干制和收缩时就会脱离干硬膜而出现内裂、空隙和蜂窝状结构,此时,表
5、面干硬膜并不会出现四面状态。而慢速干制品的密度较高,表面层内凹。质量相同的两种干制品,前者的容重明显低于后者的。上述两种干制各有特点:密度低的干制品容易吸水、复原性好,但它的包装材料和储运费用较大,内部多孔易于氧化,储藏期相对较短;而高密度干制品复水缓慢,复原性差,但易于储藏。二是表面硬化。表面硬化实际上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如物料表面温度较高,就会因为内部水分未能及时转移至物料表面排除而迅速形成一层干燥薄膜或干硬膜。干硬膜的渗透性极低,以致将大部分残留水分阻隔在食品内,同时还使干燥速率急剧下降。在某些食品中,尤其是一些含有高浓度糖分和可溶性物质的食品中最易出现表面硬化,如腌
6、鱼等。食品内部水分在干燥过程中有多种迁移方式:生物组织食品内有些水分常以分子扩散方式流经细胞膜或细胞壁。食品内水分也可以因受热汽化而以蒸汽分子向外扩散,并让溶质残留下来。有时食品内还常存在有大小不一的气孔、裂缝和微孔,小的可细到和蛀细管相同,故食品内的水分也会经微孔、裂缝或蛇细管上升,其中有不少能上升到物料表面蒸发掉,以致它所带的溶质(如糖、盐等)残留在表面上。这些物质会将干制物料的微孔收缩和裂缝加以封闭,在微孔收缩和被溶质堵塞的双重作用下,食品出现表面硬化。此时若降低食品表面温度使物料缓慢干燥,或适当“回软”,再干燥,通常能减少表面硬化的发生。三是多孔性。快速干燥时物料表面硬化及其内部蒸汽压
7、的迅速建立会促使物料形成多孔性制品,真空干燥过程提高真空度也会促使水分迅速蒸发并向外扩散,从而形成多孔性的制品。干燥前经预处理促使物料形成多孔性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递,加速物料的干燥。不论采用何种干燥技术,多孔性食品能迅速复水或溶解,食用方便。但是多孔性食品存在的问题是容易被氧化,储藏性能较差。食品脱水开制过程中,除物理变化外,还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对干制品及其复水后的品质,如色泽、风味、质地、营养价值和贮藏期等会产生影响。这些变化的程度常随食品成分和干制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化学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脱水干制后食品失去水分,故单位质量干制食品中营养成分
8、的含量相对增加。若将复水干制品和新鲜食品相比较,则和其他食品保藏方法一样,它的品质总是不如新鲜食品。鱼体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干制过程易变性,降低了溶解性和生物学价值,影响食用品质。蛋白质变性的程度与干制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如肌肉中肌球蛋白的热凝固温度是4550,肌浆蛋白的热凝固温度是5565。肌原纤维蛋白由于变性凝固,进而发生收缩,保水性下降,口感变差。而脂肪含量较高的鱼体在干制过程中容易氧化“哈变”,造成食品危害。因为干制会造成食品形态结构的变化,如片状或多孔状食品干燥增加了表面积,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机会。高温干制时脂肪氧化更为严重,干制前添加抗氧化剂能有效地抑制脂肪氧化。干制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 09.干制品 水产品 加工 培训 课程 09. 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