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科学育人观唤醒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与质量提升的主观诉求,于是,教师群体开始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提质减负、课堂挖潜与教学拓展,努力实现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实效化、生活化与科学化建构。因此,教师立足科学育人观,积极探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发展策略,能够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保质保量地完成教书育人、文化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时代职责。目前,不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时,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听讲、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难以调动,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是困难,这种教学方法与现在学
2、生的课堂需求已不匹配,急需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还是“要我学”,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从自身产生内驱力。学生对于课本内的理论断章取义,不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也不能运用生活常识体验式学习,导致出现学习和体验相割裂的状况。而学习活动是一个自己体验、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亲自投入情境,体验人物的感情,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停滞不前。课堂教学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也收不到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长此以往,学生会进入浅尝辄止的不良状态,不会批判性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使用多媒体,运用
3、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辨别交通信号灯”时,教师可播放信号灯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出不同颜色信号灯的含义,以及遇到不同颜色信号灯时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的视频,向学生提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办”等问题,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还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感,学生只有体验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利于学生思想感情的提升。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对于
4、很多理论化的道理通过讲解很难吸收,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感受,通过体验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社区公益活动,如做小小环卫工。还可以从家庭入手,组织“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等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父母以及工作人员的辛苦,在良好的教育Jt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同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道理、知识也会更加信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向生活化转变,是提升学生思想情感的最佳手段,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能更好地实现对自身情感的鞭策与影响,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良好
5、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长期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可塑性极强,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相反,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为其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视程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念感,促使其对自身品格进行完善。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时,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会遵守不同的制度要求,做一名有道德、有纪律的学生。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
6、视野拓展、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品质培育、心灵净化的生命塑造基地,因而教师要注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切实将科学育人观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努力构建最优化的育人环境。目前因为诸多因素的困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些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教育要培养的是智慧者,而非装满知识却不会应用的“容器”,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当前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更是极大地支持了核
7、心素养培养的推进。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来看,道德为先,这也和立德树人中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可以明确的是,我们要培养的是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德育理念的重要载体,相应地也就成为发展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一一课堂入手,进行改善。就目前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一些教师们一直坚持传统的道德法治授课模式,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些教师的道德法治课堂上,教师们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面讲述相关的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丝毫不顾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们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
8、与法治课堂的深入探析,也忽略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因此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提不起来,不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授课的效率,也增加了教师们的授课压力,不利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确保事情能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认真剖析教材,找到实现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所存在的连接点,以此为依据,设定科学且明确的目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来看,教材名称的变化能充分说明德育的重要价值,从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样的变化给教学指明了方
9、向,即:道德教育是根本,法律教育也很重要。而从每一个学段的教材来看,德育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涵在不断丰富。比如在低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在中段(四、五年级),涉及一些集体意识的培养,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而在高段,内容范围就更大了,如六年级涉及“公民”相关知识。综合来看,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越来越抽象,看起来似乎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而这些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考虑的。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通过体验式教学,利用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通过
10、重现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例如,在进行“少给父母添麻烦”这一课堂教学时,在家校合作的方式下开展了角色扮演式教学。即要求周末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并要求父母私下做好一项任务,即将孩子平时在家不好的表现,通过角色互换,家长要照样表现出来,如总玩手机、挑食、乱扔学习用具、不收拾自己的房间、做事磨磨蹭蹭等等,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平时自己给父母制造的麻烦,同时想办法去解决。通过一天角色互换,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从而促使他们好好反省,并立志做一名让父母省心的懂事的好孩子。一方面指课堂上的活动,比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更好地
11、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课后的活动,例如组织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细化主题,分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分别设计活动。教学不能只讲解理论性的内容,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形成应用知识的意识。例如在读懂彼此的心这一节课中,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活动园”板块设计对话,一名学生提出: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先按照教材给出的固定答复,由不同的学生回答,让提问的学生说出自己听到不同回答的心理感受,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回复,体会每一个回答背后的爱。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模式是将生活内容与道德、法治有效结合,通过实践思考和更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小学生可以通过道德和法治知识了解生活,并很好地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学习视野,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关注信息环境下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小学生获得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认同,以正确的方式纠正自己的问题,促进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