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训练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小组训练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训练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组训练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我们把XXX和XXX放一起比较下他们音乐的不同特色。在音乐史或有关音乐评述的文章中这样的比较屡见不鲜,许多人爱把他们进行对比,这确实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柴可夫斯基这样对比:“XXX不像XXX那样掌握得深刻,他的气势没有那样宽广他的音乐中没有主观性的悲剧成分,而这在XXX的音乐中是表现得那么强劲的。XXX这样说:“贝多芬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实在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在莫扎特,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至于贝多芬,则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即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音乐的故事的作者XX-XX说:“人们有时
2、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前者注重结构的完美,后者则喜欢气势的恢宏。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作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而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内涵丰富。”很少有人拿莫扎特和其他音乐家对比。拿莫扎特和贝多芬对比,说明他们两人地位旗鼓相当,也说明拿二者对比的人的心目中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从这一点来对比莫扎特和贝多芬,即他们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之所以选择人生苦难这一点来作为比较基点,是因为这是他们两人共有的,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是他们共有的磨难,也是他们共有的财富。疾病、贫穷、孤独、嫉妒、倾轧如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他
3、们。谁会比他们更悲惨呢?只不过,贝多芬比莫扎特多了耳聋的悲惨,莫扎特比贝多芬多了早逝的悲惨。而且,同样生活在维也纳,莫扎特要贫寒得多,贝多芬虽有过贫穷的童年,但到维也纳不久就得到宫廷顾问官勃朗宁夫人的资助。同样死在维也纳,莫扎特的葬礼比起贝多芬由维也纳政府出面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葬礼,显得凄凉万分,他没钱买墓地,他到底埋在哪里也无人说得清。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是那样不同。傅雷说莫扎特的音乐“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
4、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评价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一个“天使”,一个“天籁”,傅雷特意用了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这是他对莫扎特的独特理解。这不是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式的恬淡,不是“闲云不作雨,故傍青山飞”式的超然,不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式的喜悦莫扎特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的回避和如禅家般的超脱,而是把它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地,不是让它再长出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他对于苦难的反抗之心很强烈,这明晰地刻印在他的行为轨迹和乐思中。当得知自己患病将致耳聋的消息后,他痛苦地诉说:“
5、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一切心爱的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自私的世界上!”“两年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当然,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苦难,他经过激烈的内心冲突,以起伏跌宕的姿态勾勒了自己的行为曲线。他的音乐里,听得到明确的主观意图,棱角鲜明的性格,抽象的哲学意义,史诗般宏大叙事的胸怀。他把苦难演绎得极其充分,不是渲染宣泄它,而是重视超拔它,以此反弹于乐思中乃至对传统音乐创作规范的突破上。因此,即使在苦难的深渊也有对欢乐的讴歌,如第九交响乐末乐章的欢乐颂,就有排山倒海的力量。那力量,是大众的,是你我都有的。贝多芬和莫扎特在生活经历上有那
6、样多共同点,但在音乐表现上却是那样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莫扎特短暂的一生都沉浸在音乐中,音乐融化了他,他自己也化为了音乐;而贝多芬从小就喜爱哲学和文学,年轻时爱读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的作品,曾专门拜访过歌德,把自己根据歌德的诗谱写的康塔塔总谱献给了歌德,还到波恩大学听哲学课,他比莫扎特吸收了更多营养。贝多芬说:“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在这一点上,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一致的。他们的音乐在这一交叉点上汇合。所以,我们在贝多芬的某些音乐中听到莫扎特的影子,不会感到奇怪。傅雷说:“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双子星座。莫扎特在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和
7、歌剧几个方面全方位出击,贝多芬以横空出世的交响乐震响世界,将器乐理想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挥舞着时代大旗。在世界上所有的音乐家中,没有谁比他们两人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了。他们两人的音乐也是抚慰和激励世界所有人的艺术,至今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摘编自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扎特和贝多芬经常被放一起比较,既说明两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相当,也与他们的音乐特色、对艺术人生的态度给人带来的启示有关。B.柴可夫斯基、保罗贝克都说到贝多芬的音乐有气势和强烈情感;丰子恺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艺术,在这点上比莫扎特的音乐更有光辉。C.在维也纳,莫扎特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训练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