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端午节东港划龙船习俗.docx
《黄梅端午节东港划龙船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端午节东港划龙船习俗.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梅端午节东港划龙船习俗在黄梅县划龙舟活动中,龙舟的颜色有绿色和红色两种,绿色的俗称雄龙,红色的俗称雌龙,船身的颜色通常是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吉祥和幸福,也让龙舟更加美丽动人。龙舟,是一种以龙造形的木舟。这种木舟的首尾都雕有巨龙的图案。在古代,龙舟唯有帝王才能享用,后来我国民间划船竞赛,也渐渐有了用龙舟的习惯。每逢端午节那天,许多地方都要举办龙舟竞赛,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宋代诗人余靖在端午日寄酒庶问都官诗中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枪神。黄梅在端午节也有举办龙舟竞赛的习俗,一方面纪念大诗人屈原,一方面作为民间的一项大型文体活动,其规模
2、、场面都是很大的。举办龙舟大赛的那天,全城的百姓都倾城而出,纷纷赶到江边去观看。从分路至小池漫长的江堤上,人来人往,站满了观赛的人群。许多邻近县乡的百姓,也在此日赶到黄梅,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比赛。当时,丹徒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赵彦称曾在其三愿堂日记中描写过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东港龙舟大赛的盛况。他说,黄梅龙舟最盛,比其他地方的龙舟大赛要展开。从岸边望去,竞渡时江上波涛起伏,巨浪间百舸竞发,前呼后涌,排桨挥动,鼓舞沧波,一瞬间,金翠眩目,镇鼓艳耳,游观者舟次鳞列,约不下千万,气势是非常壮观的。黄梅龙舟大赛,不仅比速度快慢,而且要比水手的技巧;尤其是水手的潜水功夫。传说比赛的项目中有江面抓鸭和
3、潜水捉鱼等。抓鸭是由几组龙舟圈成一个大圈,然后在圈的中央放一只活鸭子,一声令下,众舟一起合围,哪一艘龙舟上的水手先捉到鸭子,哪一艘龙舟就算获胜。有时,鸭子见人,就潜入水中,这时,水手们就必须跃入江中捕捉,竞争场面十分热闹。潜水捉鱼,在竞赛中算高难项目,比捉鸭子要费力得多,一般潜水功夫相当棒的小伙子才敢参加此项赛事。根据竞赛规则,事先在数条黄鳍的头上各扎上一根红绸带,然后待发令时放入水中,比赛开始时,先由各个龙舟推出自己潜水功夫最出色的水手参加比赛,以抓获黄鳍的多少来决定名次随着锣响,黄鳍被放入江中,四周龙舟上的.水手纷纷潜入江底捕捉。要捉住黄鳍是很不容易的,它又滑又会钻,往往水手们多次潜入水中
4、都无功而返,只有潜水功夫特强又善于捉鱼的极少数幸运者才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黄梅龙舟大赛一直持续到清末,后因观赛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难以维持,以及风浪不测,常常为比赛要淹死不少人,才被官方禁止。端午节划龙舟民间通常的说法就是为了拯救投江自尽的屈原。龙舟沿江撒粽子,为的是让水中鱼鳌不食屈原的尸体;同时人们敲打锣鼓,喊着号子,为屈原招魂。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活动之一,又被称为“龙舟竞渡、龙船赛会、划龙舟、划龙船等。在南方水乡地带,由于河湖众多,这一习俗是兴盛异常。关于划龙舟的来历,民间普遍认为也与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便顺江打捞,但一直到洞庭湖也没有找
5、到他的尸身。他们便想渡过洞庭湖去找,可八百里洞庭天水茫茫无法渡过。此时恰巧下起了瓢泼大雨,湖上的渔民纷纷摇桨归来,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渔民们听说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而来,便争先恐后地相帮,于是形成了后世五月五日赛龙船的习俗。对此,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J到唐代,人们则说竞渡是为屈原招魂,并在今湖南湘阴汩罗江北岸的玉笋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据说这就是当年赛龙船的终点。其实龙船在西周穆王时期就有了,湖南长沙出土的一幅战国时期楚墓的帛画上面就有男子站在龙船之上的图画。而赛龙船这种竞技活动,据纪纂渊海的记载,起源于越王勾践时代,物原则考据在吴王夫差挖成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梅 端午节 东港 龙船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