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9.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1.涵洞路基处理方案(1)原有涵洞破坏,无法利用需要拆除重建的,凿除旧路结构,推除路基,新建涵洞后,再重新填筑路基,新建路面结构。(2)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应同时解决涵台背地基沉降和路基沉降问题,涵洞两侧应设置过渡段加强处理。(3)台背路基填筑采取分层填筑天然砂砾的处理措施,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并达到路基的设计压实度要求。填筑范围:涵洞底面换填长度采用2H+3m,且不小于5m,纵向采用1:1的坡度与路基衔接,横向填筑宽度为路基宽度。(4)施工要点1)横向构造物过渡段设置在涵洞与两侧路基连接处。涵侧回填天然
2、砂,回填料应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o2)涵台后回填料沿深度方向上回填至涵洞顶,沿涵洞轴线方向填至涵端,涵端两侧须设置hn宽的粘性土包边。3)台背换填长度:底面换填长度采用2H+3,且不小于5m,纵向采用1:1的坡度与路基衔接。4)涵顶50cm范围内进行回填时,严禁采用重型机械压实,1.5On1范围内禁止冲击碾压。2.旧路帮宽处理方案(1)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结合的稳定,避免不均匀沉降,设计对旧路路肩整体挖除后对基底进行强夯处理,施作结构层。(2)槽底部位采用强夯处理(3遍9夯)单点夯能主夯与副夯采用IoOoKN.m,满夯时采用800KN.mo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
3、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3)旧路边坡清除表土后,沿旧路基层边缘向下开挖台阶。旧路填高W2m:向下垂直开挖旧路边坡至原地面,与帮宽路基一同重新填筑。旧路填高2m:向下开挖台阶,单级台阶深1.5m,底面向内倾斜4%坡。(4)强夯施工要点D技术参数强夯技术参数确定设计要求:槽底部位采用强夯处理(3遍9夯)单点夯能主夯与副夯采用IOOOKN.m,满夯时采用800KN.mo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强夯施工前,在夯实处理范围内分别选择不小于400m2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具体的强夯、重夯设计参数。试验过程中应
4、按相关规范要求在强夯前后进行测试,检测夯实效果,并将强夯施工前后数据进行对比,调整后确定正式的强夯参数。试验数据应进行整理,提供给设计单位以验证地基处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初定强夯参数:单击夯击能IOoOkN.m,锤重20t,底面直径2.5m,落距5Ion1;夯击击数及遍数:设计采取3遍9夯,第一遍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中距5.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夯点在第一遍和第二遍夯点之间布置,第四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夯击3次。各遍夯点间隔时间为4-6天。基础处理范围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o确定每个夯点重复夯击次数夯
5、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强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重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宜为102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2)一般要求强夯施工前要进行场地清理。对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人指示的区域,进行清理、整平和减震沟挖填。根据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夯范围,复勘场地地质条件和持力层埋层深度,选择强夯施工机具设备。强夯设备安装就位应平整和稳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强夯工程施工前,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强夯试验,以确定施工参数和工艺,并应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人。3)强夯地基处理基本技术要求强夯施工按建
6、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中有关规定和强夯试验选定且经监理人审查批准的施工参数进行,并应注意以下问题:强夯点位偏差应小于5cm;夯锤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应不大于30;在强夯区域已有混凝土建筑物附近的强夯,监理人可根据试验结果,由强夯振动影响范围重新确定处理边线,以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在有混凝土施工区的强夯区,根据强夯试验所确定的振动影响范围,应提前完成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对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为避免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应开挖减震沟防振;减振沟一般挖深3.0m,底宽1.
7、0m,现场试验时应对减振沟的减振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振效果,需调整减振沟的位置及尺寸,或采取其它减振措施。对于采用强夯处理措施的渠段,应视现场施工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清理平整场地:平整的范围应不小于施工图标定的范围,且大于堤脚轮廓线不小于3m范围,并完全清除表层的腐质土层。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并以此确定地面高程,然后平整施工场地,局部高程不足部位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筑材料填筑到估算高程,经整平后进行强夯施工。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含水量较大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铺垫砂石等必要的措施,且强夯完成后必须将砂石垫层彻底清除。强夯施工,当第一遍夯完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8、,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应及时纠正;沉量。强夯施工后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试夯结束后,对强夯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8m深度内每隔1.0m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对重夯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3m深度内每隔1.0m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并应满足处理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o4)质量检验设备:施工机具与设备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夯施工和试验的要求。施工主机为起重机械,其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应满足施工和试验的
9、要求。夯锤,应能满足多种夯击能的需要。水准仪。为检测所需的设备。试验:说明施工作业开工前14天,编制详细的试验大纲,报送监理人审批;强重夯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的详细记录和试验分析成果报送监理人;强夯试验的作用是对计划的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试验和评定。根据试验的结果,强夯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可以在监理人的指导下作些修改,以保证强夯的效果。强夯试验a、根据场地复勘的地质资料,选定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b、按监理人指示在试验区进行不同夯击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夯点间排距、单击夯击能及夯击次数等。主要技术参数可按下表格式统计。c、强夯结束标准:最后两击相对夯沉量W5cm0当长期达
10、不到结束标准时,应报请监理人采取处理措施。检测项目在试验区应进行夯前、夯后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检测的项目有:夯沉量(包括每击夯沉量)及地面变形实测;在夯击点以外一定范围布置振动检测点,以检验强夯对周围土体和建筑物的扰动影响;挖探坑分层检测土的容重、含水量、孔隙比、颗分、相对密度和击实最大干密度等(夯前、夯后);夯击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观测;动力触探(夯前、夯后);标准贯入(夯前、夯后)。强夯效果检验各区强夯施工结束后14天,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标贯和探坑检查,检查频度为每1000m22000m2取样一组,各测一孔一坑。布点位置综合考虑随机性和代表性,监理人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标贯和探坑
11、检查内容:各土层标准贯入击数;探坑中各层土的容重、干密度、含水量、孔隙比、颗分和相对密度等。质量检查和验收强夯施工开始前,会同监理人复核强夯点位的现场放样成果,经监理人签认后,方可开始强夯。强夯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人按试验选定的施工参数,定时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强夯点位偏移值;夯击次数、夯锤落距;每个夯点的最后两击夯沉量;夯锤倾斜度;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710天,在夯实范围内每500Iooon12面积内各夯点之间任选12处,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8m深度内每隔Im取12个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湿陷系
12、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强夯施工结束后,会同监理人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并提交完工资料。3.推除旧路处理方案(1)翻浆段凿除旧路结构,推除旧路基后下处理80cm,换填碎石土后填筑路基,新建路面结构。(2)村屯过境路段凿除路面结构,推除路基,槽下处理40cm,换填碎石土后填筑路基,新建路面结构。(3)碎石土换填施工要点1)施工方法场地内杂土淤泥采用挖掘机清除,清淤范围设置排水系统,采用水泵及时排水,以保持基底干燥,回填时底部采用连砂石分层回填整平,压路机进行碾压。2)测量放样根据控制点,用全站仪准确定位路基的线路,测量回填高度、淤顶高程、淤泥厚度、断面尺寸。测绘出相应的平面图和断
13、面图,平面图中应标明路基中心线、边线、断面桩号等内容。3)基坑开挖清理基坑杂土清淤要干净彻底,把所有的淤泥、腐殖土、垃圾清理干净,岸坡挖成台阶。在回填料时,有积水时及时进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填料中,使得回填料含水量大而不成型。4)分层回填回填必须及时进行,原材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回填料用人工配合机械整平,压路机进行碾压,满足要求后及时进行报验,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砂的回填、碾压。挖出软弱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上层土石方的分层回填,土石方分30Cn1(压实厚度)一层回填,进行平整,平整完毕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回填宽度及平整度后方可进行碾压。碾压时遵循先低(速)后高(速)、先轻后重的原则,首先静压一遍,然后进行振动碾压。振动碾压时先弱振后强振。碾压时从路基两侧向中心进行碾压。碾压时压路机轮迹必须重叠2030cm,以避免漏压。每填筑一层,表面必须平整,并有一定的施工横坡(控制在2%左右);包边粘土与回填料要一起碾压密实,具有同样的压实度,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边角处,大型压实机具碾压不到时,需用小型压实机具(如冲击夯等)夯实边角,不留死角;尽快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