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修复术治疗常规.docx
《耳鼻咽喉科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修复术治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修复术治疗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修复术治疗常规新生儿中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发生率约为1/8000,病因发生迄今未全明,大多认为系先天发育缺陷,常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先天性者,约90%为骨性及混合性;后天性者皆为膜性。骨性的闭锁隔多由扭曲形骨片所构成;混合性者则既含骨片又含软骨。闭锁隔可厚达112m不等。多数在2mm左右,但常为周边厚,中央薄。有时中央可见小孔,但患者仍觉鼻塞。先天性的膜性隔可菲薄如纸,但少见。闭锁隔(或膜)可分为4缘2面:下缘位于腭板上;上缘附着于蝶骨体下;外侧缘与蝶骨翼突内侧板和腭骨垂直板相接;内侧缘多在犁骨侧面;前为鼻面;后为咽面。两面的黏膜分别与所在腔体的黏膜相延续。闭锁隔(或膜
2、)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单或双侧。女比男多2倍。单侧不完全闭锁常漏诊,凡有阵发性窒息表现的新生儿应考虑本病可能。完全性闭锁会影响面骨发育、高腭弓或硬腭不对称、鼻中隔偏曲、鼻音、失嗅、头痛。诊断靠经鼻触探、滴鼻反流、后鼻孔镜检、鼻咽指检、X线造影、CT,但纤维鼻内镜检查最有用而损伤小。治疗唯赖手术,手术时机有争论,大多是针对先天性者的。尤其对新生儿先天性双侧闭锁者,多数赞成宜早施术。其理由是:先天性闭锁者中虽90%为骨性,但新生儿的骨板菲薄,骨质柔软较易穿破,若为膜性闭锁则更易施术,因等待愈久,瘢痕或肉芽组织形成的危险愈大;早建立鼻呼吸有利于面骨正常发育;施术使之经鼻呼吸是消除窒息危险的根本措施
3、;新生儿对术后置留的固定物有较强的耐受性;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和疗程均短于岁数较大者等。主张手术缓行者,考虑较多的是患儿的全身状况、手术安全性等问题。建议将手术推迟到12岁之后或更晚施行。近年来由于鼻内镜的发展,经鼻内镜后鼻孔闭锁修复术已广泛采用。就手术径路而言目前大致有4种手术进路:1经鼻进路优点是:进路简便,适用于鼻内镜手术;损伤较小,无碍发育;较少受年龄限制,尤宜于婴幼儿患者;膜性闭锁者也多用此路径。缺点是:术野受限,伴鼻腔狭窄或硬腭高拱者尤其受限;暴露不充分,难以切除足够的犁骨后缘,有损伤咽鼓管和颅底的可能性,对坚硬厚实的闭锁板无能为力;术后较易发生狭窄或闭锁。2 .经腭进路心其优点是可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鼻咽 喉科 鼻内镜下后 鼻孔 闭锁 修复 治疗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