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中耳乳突胆脂瘤治疗常规.docx
《耳鼻咽喉科中耳乳突胆脂瘤治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中耳乳突胆脂瘤治疗常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中耳乳突胆脂瘤治疗常规中耳乳突胆脂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具有慢性进行性、破坏性和难治性等特点。由于病变具有侵袭性,常常破坏听小骨,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且还可引起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如眩晕、面神经瘫痪、脑脓肿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胆脂瘤”的概念于1838年由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Mfie11er首次提出,此后关于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报道越来越多。中耳乳突胆脂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中耳乳突内存在高度增殖的角化鳞状上皮和邻近骨质的吸收、破坏。显微光镜下的胆脂瘤呈一种复层鳞状上皮,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组成,后者占95%,从基底层到角质层是角质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
2、脱落的过程,并处于过度增殖状态,这与正常皮肤表皮增殖完全不同。非常遗憾的是,尽管历经百余年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中耳乳突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仍存在诸多不明确的问题。仅关于胆脂瘤形成这一问题,目前就有多种假说,例如先天性胚胎上皮残留学说、袋装内陷学说、上皮移行学说和基质细胞增殖学说等。随着20世纪末各种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中耳乳突胆脂瘤病因机制的研究,免疫学因素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目前已有较多的证据支持中耳乳突胆脂瘤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防御慢性炎症反应所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表现为中耳腔内存在高度增殖的角化鳞状上皮、程序性角质细胞凋亡、腔内角化碎屑堆
3、积和继之的周围骨质破坏。最近,We1koborskyHJ从免疫学角度对中耳乳突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作了如下表述:首先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局部内陷袋形成,继之局部感染导致黏膜自洁功能障碍,使细胞碎片和角化细胞在内陷袋中逐渐积聚,后者进而引起多种免疫细胞(包含朗格汉斯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迁徙,导致上皮细胞的增殖、角化和成熟循环失衡,以及细胞凋亡延长,上述病理改变均导致自洁功能进一步紊乱。此外,炎症刺激在引起上皮增殖的同时,还引起组织溶解酶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加之,内陷袋中的细菌产生的一些抗原,也继而活化各种不同的组织溶解酶和细胞因子,如ICAM、RANK1、I1-KI1-2、I1-6、MMP
4、-2和MMP-9等,这些酶及细胞因子刺激和活化破骨细胞,引起细胞外骨基质退化和增殖,使疾病侵袭进展。本文从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骨质破坏吸收机制、细胞凋亡基因和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胆脂瘤与中耳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中耳乳突胆脂瘤的免疫学机制。一、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的免疫学机制细胞增殖在中耳胆脂瘤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通过对细胞增殖标志物及细胞生长因子等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研究从免疫学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其具有过度增殖的特性。然而需要指出,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与恶性肿瘤不同。中耳胆脂瘤的增殖并不是无限制的,其细胞仍具有正常凋亡的能力,这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着本质的区
5、别。在某些基因、蛋白或细胞因子等调控下,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凋亡能力会显著增强,并导致了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被增强的细胞凋亡所抑制。国内有学者应用免疫组化染色、链球菌抗生物素蛋白一生物素复合物(SABC)技术及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1),对20例胆脂瘤上皮组织及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凋亡细胞均出现于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但前者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后者,说明胆脂瘤上皮具有很强的增生能力,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凋亡能力。另外,从染色体水平来看,胆脂瘤也无明显的染色体变异,无恶变倾向。(一)细胞增殖标志物的研究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度量指标
6、如细胞角蛋白、细胞增生核抗原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等,在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1 .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是一类由细胞角蛋白基因编码的水溶性聚合多肽,分布于大多数上皮和间皮细胞源性的细胞中,是上皮分化、增殖的重要标志物。CK的表达与上皮细胞的紊乱、上皮增殖性疾病和肿瘤相关。在胆脂瘤上皮活跃增殖中,CK5、CK6是基底细胞增殖的标志,CK13是上皮分化的标志,CK16是上皮增殖的标志。早有研究发现胆脂瘤上皮有CK16和CK13的表达,而外耳道上皮仅有CK13表达。CK16的表达主要位于邻近外耳道的胆脂瘤复层上皮、外耳道复层上皮和鼓膜,而CK13的表达则位于胆脂瘤的基底层。利用凝胶电泳
7、技术也证实CK13,CK16存在于中耳胆脂瘤上皮。免疫组化方法亦证明CK16表达于胆脂瘤上皮的基底上层细胞,且在胆脂瘤上皮厚的区域明显强于上皮薄的区域,而CK13只出现在没有CK16表达区域的基底细胞层。利用三种中耳胆脂瘤动物模型(外耳道结扎组、袋状内陷组、炎症组)研究CK在胆脂瘤形成中的作用,发现CK1、CK5、CK6、CK1O在外耳道结扎组表达增强,而作为细胞增殖标志的CK13,CK16则在袋状内陷组表达增强,同时还显示CK5、CK6、CKI3、CK16的表达增强与胆脂瘤的进程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说明CK的表达与胆脂瘤上皮的增殖、迁移有密切的关系。2 .细胞增生核抗原67细胞增生核抗原67是
8、一种与细胞密切相关的核抗原。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K167的抗原表达已经证实其存在于细胞周期的G1后期、S期、G2期、M期,而不存在于静止期的G0细胞,其功能与染色质和细胞有丝分裂有关。Kuczkowski等通过51例胆脂瘤及6例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发现Ki67在中耳胆脂瘤中有高表达。针对K167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MIB1是目前最好的细胞增殖标记。有研究采用单克隆抗体MIB1免疫染色,对比观察了胆脂瘤和正常外耳道皮肤上皮细胞,结果发现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的MIB1阳性增殖细胞主要见于基底层,图像分析表明其平均M1B1积分(MIB1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是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鼻咽 喉科 中耳 乳突胆脂瘤 治疗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