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共读 《孔子传》第三章:四十不惑(下).docx
《经典共读 《孔子传》第三章:四十不惑(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共读 《孔子传》第三章:四十不惑(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经典共读I孔子传第三章:四十不惑杏坛至乐中国人的精神乌托邦在今天这个行为世俗化的时代,杏坛至乐的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强烈。杏坛至乐的超脱之处在于它“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处于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环境中,师生依旧大谈礼乐,几乎是混乱时代最后的光。能在如此绝境中生发出如此的“好学”之风,离不开夫子的沉着冷静。即使身处乱世,心忧百姓,他的内心深处仍有一方平静,让诗经、周礼、德行之论可以在这里被尽情地研究,这场讨论脱离了纷争的野蛮与物质的世俗,是一场真正自由的大智、大爱的大道之学。在当下的时代,即使战争似乎已经远离你我,但繁重的任务早已如同滚滚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翅羽,使沉重的身躯无法飞翔。杏坛至乐代表的
2、是一种高度的精神丰富,一中没有忧虑,完全意义上的精神遨游,让灵魂飞向另一个世界。我们不禁思考,孔子那个时代真的如此精神纯粹吗?实则不然,春秋时代的纷争是取人性命的,世界的新秩序正在产生,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滚过,即使好古如孔子,他能抵挡历史的进程吗?但夫子从未堕落,不曾绝望,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走在明知无果的道路上,仍有圣人的大快乐,由此观之,杏坛至乐的“悲剧”属性才真正让人着迷。于当下的你我,与其深陷压力与焦虑中无法自拔,不如敞开心扉,用真性情、真胸怀拥抱世界的纷繁,以从容的姿态寻求自己心灵的居所。管盈只有道德判断的世界所谓伦理、公理等,带有主流性,是多数人在某特定时代背景下约定俗成的,
3、它们并不绝对,也不包括全部。这样一来,无数大小事件尤其未被公理规定的,便常常引起人们站队争论不休。孰是孰非?在孔子看来,人类最原始、最重要的价值,是不能被破坏的,即是当今“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仅依靠道德判断是不够的。倘若仅用道德来衡量,会出现何种问题?且不说各人道德水平的参差与各异的道德标准,我们假设多数人的道德判断足以辨别是非且基本统一,但这仍然不够。我们当中少有圣人,纵然我们都有良知,当因此生发对好人的赞誉或对坏人的痛恨,我们做不到适当节制。如此引发的恶果,一是对好人的过高期许与要求,现在称为“道德绑架”,同时助纣为虐,削弱道德约束力;二是不吝惜对受害者的同情,同
4、时以暴易暴,用极端的手段对待坏人、维护正义,此时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可能被破坏。无论怎样,仅存道德终将导向秩序的混乱、公平和道德的出走。道德是最高要求,法律是最低底线。法律在给予道德保障的同时,又何偿不是匡正的道德的滥用,避免极端道德。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这个世界绝不可以只靠道德。”他举出许多人的疑惑:为什么律师要给坏人做辩护?有甚者极力声讨、刁难这些律师,“他给人法做辩护,他也就是个人渣“、”这种犯人必须立即枪毙”等言论层出不穷。千百年来有义之士遭受千夫所指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应竭力避免再有人被无法抵御的世俗言语逼迫含冤而终。退一步讲,坏人同样有人权,承担他应得的惩罚,免于遭受
5、世人的痛恨聚成不该有的屠刀而成为受害者。法律、司法人员和有职业操守的律师们,在道德判断失控时,筑起坚实的壁垒牢牢守护最原始最重要的价值,守护着每一位公民包括妄想凭他所谓的道德质疑、指责他们的人。道德崇高但不容过滥,法律无情却因守护道德界限而拥有温度。张梓熙说“亲亲相障”从“情法之争”到社会秩序维护基本价值论语中有这样一则,叶公认为“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是正直的体现,而孔子则认为真正正确的应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亲属之间不告发。两种做法,前者重视公正的实现,要求人们站在绝对的道德上,大公无私。但其本质却是在公正与孝道两种价值的冲突中,选择了公正而不是孝道。后者维护了父子之情、人伦纲常。二者如何
6、选择,应取决于哪种价值更为重要,更为基础和本原。换言之,在人类社会初形成时,是先有法制公正还是先有亲情。答案显然是先有亲情,自生命伊始便有了的血脉联结,然后人们对公正的需求则是在阶级社会产生后。故而孔子的观念杜绝了亲人间信任崩塌,人心凉薄,人类价值颠覆的乱象。这对后世影响至深,“亲亲相隐”的原则在唐代成熟,亲人包庇不治罪,于当代人们的观念仍可见一斑。我同意孔子的观点,但对于书中鲍鹏山对此的一些解释不敢苟同。书上说,一只羊的失窃与一个案件的不公正判决对法律的权威几无影响,成为支持“亲亲相隐的理由之一。我认为这理由并不完全恰当,会导致严重的一种价值损害另一种价值的事件。一只羊的个案固然是小事,但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传 经典共读 孔子传第三章:四十不惑下 经典 孔子 第三 四十 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