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韩非子》读法.docx
《纲举目张——《韩非子》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举目张——《韩非子》读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京城语文名师】杨志刚:纲举目张韩非子读法韩非子很值得精读。就文章而言,这是一部成熟的说理散文集。韩非的文章,首尾贯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气势逼人。而与其他先秦诸子散文的明显不同,则是他的文章篇幅很长,动辄千字,甚至几千字,这会让今天的读者读起来感到困难较大。兹提三点建议,供阅读本书参考。建议一:观其大略,整体把握阅读本书某一篇时,要注意先抓住主干,理清脉络,然后再选择感兴趣之处精读细品。文章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必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说理文在这一点上尤为显著。下面,我们以五蠹为例,说明怎样观其大略。五蠹一篇的核心观点,出现在文章结尾: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
2、灭之朝,亦勿怪矣。韩非提出君主要除“五蠹之民”,这是“破;同时提出“养耿介之士”,这是“立”。那么,“五蠹之民”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除之?在提出核心观点之前,作者对“五蠹已有阐述: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按:“古”当作“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统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把这里的意思大致梳理一下:学者儒生:对抗、淆乱法律,蛊惑君主;言古者四处
3、游说的纵横家:只顾私利,使国家利益受损;带剑者游侠一类人:任意违反国家禁令;患御者畏惧服兵役之人:贿赂权贵以逃避兵役;商工之民商人、工匠等人:囤积财货,搜刮农民的利益。这便清楚了“五蠹”是什么人。而“耿介之士又指什么人呢?若把视野再稍扩大,就会注意到阐述五蠹害民之前的一句: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据此可知,这里所说的“耕战之士”农民和士兵,就是韩非所说的“耿介之士”。他认为,这才是国家最需要的人。不过,五蠹一文以“破”为主,对养“耕战之士”的重要性未展开阐述。经过这样一番梳理,我们对五蠹一文的核心观点便基本掌握了,这便是观其大略。也许有人会问,二三百字就能说清的问
4、题,韩非为何要洋洋洒洒写上四千多字?其实这也很容易明白。因为,写文章,若仅仅说出结论,是很难服人的。韩非文章的读者,是特定的人君主。所以,韩非一定要把道理铺展开来,要写得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还要合逻辑,骋文采,有趣味,这才可能去说服君主。因此五蠹结尾段之前四千来字,都是必要的铺垫。但我们今天的读者,完全可以“把一大片读成一条线”,迅速检索出核心观点,以观其大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进一步梳理文章的脉络。比如重点关注如下文句: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曰:“事异则备变。”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韩非子 纲举目张 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