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进展.docx
《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进展溶瘤病毒(OV)的发展是建立在早在一个世纪前的观察基础上的,当时自然获得性病毒感染后,癌症会自然消退。最初,人们希望利用含有病毒的体液来进行治疗,但随后的研究表明,天然的病毒嗜性在临床转化中造成了严重的限制。有了这一认识,基因工程的出现促进了病毒的优化,它们对不同的癌症有了明确的选择性。几乎所有种类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痘苗病毒、麻疹病毒、细小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马拉巴病毒、呼肠孤病毒、柯萨奇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和新城疫病毒,都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设计,并在临床上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了测试。通常需要对病毒复制的一些关键基因进行突变,在赋予病毒肿瘤选
2、择性的同时,大大削弱了对宿主细胞的杀伤能力。这种溶瘤活性增强了治疗优势,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后的免疫原性,使CD8+T细胞向肿瘤微环境的浸润增加。溶瘤病毒的这一重要特征可使免疫“冷”肿瘤升温,其与其它免疫疗法相结合呈现出诱人的前景。溶瘤病毒发展史实际上,用活的嗜瘤病毒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世纪中期以来就有病例报告表明癌症患者的自然微生物感染有时可以暂时减轻肿瘤负担,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好奇,随后便诞生了溶瘤病毒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从1949年开始,人们使用不同类型的野生型非减毒病毒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此后不久,C)V领域的趋势演变为开发对人类致病性较小的基因修饰病毒,如减毒活疫苗。在过去的2
3、0-30年中,这一转变一直延续到使用转基因病毒进行癌症治疗的时代,包括利用病毒基因敲除和/或治疗性转基因敲入。进入21世纪,在许多临床试验得到积极结果之后,C)V领域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批准了四项OV药物。第一种OV是一种被称为Rigvir的小核糖核酸病毒,在拉脱维亚被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但未得到广泛应用。其次,2005年中国批准了一种名为H1O1的工程腺病毒,用于治疗头颈癌。第三,2015年,美国和欧洲批准了另一种名为Ta1imogene1aherparepvec(T-VEC)的工程单纯疱疹病毒(HSVT)0V,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最后,在2023年,日
4、本批准了一种改良的单纯疱疹病毒,名为DE1YTAeT,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等脑癌。OVs的“嗜瘤机制C)V的嗜瘤性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对于某些0V,但不是所有0V)、细胞代谢状态以及病毒克服癌细胞内固有免疫或抗病毒信号通路的能力(可能适用于所有0V)。早期观察到一些OV利用癌细胞上表达的独特细胞外分子进入,例如,CD46、CD155和整合素2B1分子经常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并可分别作为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艾柯病毒的受体。此外,同一个C)V可能对不同类型的癌症使用不同的细胞表面分子。例如,麻疹病毒在多发性骨髓瘤癌细胞上使用CD46,而nectin-4是胰腺癌、结直
5、肠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的主要病毒受体。癌症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多个基因突变,介导各种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频繁变化,创造了OV复制的理想环境。例如,RAS.TP53、RBhPTEN.EGFR.WNT.BC1-2和其他癌症相关基因中的癌症特异性突变通常会进一步使癌细胞易受病毒感染。在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中,在癌细胞和未转化的支持细胞中可能有更多的突变尚待鉴定,这些突变也可能影响病毒的嗜性。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特点是有氧糖酵解率高(Warburg效应),这在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也会激活糖酵解,增强细胞生物分子和病毒颗粒的合成,从而放大WarbUrg效应。病毒
6、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增强糖酵解,作为一种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策略。OVs介导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在结合并进入肿瘤细胞后,OVS可以利用多种裂解机制杀死受感染的癌细胞。病毒溶瘤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不同病毒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在不同的靶癌细胞类型之间差异也很大。OV通常被认为通过多种机制介导抗肿瘤活性:(1)直接裂解肿瘤细胞:病毒在肿瘤细胞中大量复制并裂解细胞,当肿瘤细胞在病毒的感染下破裂死亡时,释放的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周围的肿瘤细胞。(2)原位疫苗和远端效应:肿瘤细胞的裂解导致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大量释放,进而召募更多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局部,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起到“原位疫苗”的作
7、用。溶瘤病毒还可以通过交叉提呈作用,利用“原位疫苗”促使远端未受感染的转移灶消退,产生“远端效应”。(3)诱导固有免疫:细胞内或表面存在受体(如To11样受体),可以识别病毒的核酸或蛋白,诱导细胞因子的表达,表达的细胞因子与其他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和免疫细胞的招募。(4)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病毒裂解肿瘤细胞后,释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被DC提呈,DC细胞招募并活化CD8+、CD4+T细胞,进而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杀伤。(5)破坏肿瘤血管系统: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溶瘤病毒破坏肿瘤血管的特点使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表明,水泡性口炎溶瘤病毒(VSV)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 肿瘤 作用 机制 临床 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