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docx(4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说明湖北省人民政府二C)O九年三月六、关于土地利用综合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分区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分区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分区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分区用地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七、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环境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引致的不良环境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其他有关问题的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衔接错误!未
2、定义书签。(三)机动指标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术语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九、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湖北省分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20062023年)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湖北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20062023年)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湖北省情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上轮规划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主要目标实现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取得的主要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规划修编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编制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准备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专题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大纲错误
3、!未定义书签。(四)规划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经济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地均产出和投资强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规划指标有关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全国纲要下达湖北省的规划主要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四项远期规划指标的确定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农村居民点规划目标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各市(州)用地指标的分解错误!未定义书签。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平原。省内主要
4、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一带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狭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夹有残山低丘,因而平原面积收缩,远不及江汉平原坦荡宽阔。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不含亚矿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1%;其中已查明了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7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已发现但尚无查明资源储量的
5、矿种有49种。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石油、天然气、地热、铀、牡、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956个,矿产地1287处,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铝、粗、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1287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占6.9%o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化肥用橄榄岩、碘、澳、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湖北素有“千湖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公里。
6、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湖北水能资源丰富,境内除长江、汉一、湖北省情概况湖北省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42”-116。0750、北纬29o053-33o6f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
7、-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IoOO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700-1000米,最高处狮子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
8、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丘陵。全省丘陵主要分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二、上轮规划回顾(一)主要目标实现程度1、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上轮规划预测1997201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7.8%,19972005年实际年均增长.2%,高于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2007年全省GDP达到9230.68亿元,提前实现上轮规划预期目标。2、人口目标预测过高。上轮规划预测2010年全省总人口为6570万人,城镇人口2945万人;200
9、5年全省实际总人口为6031万人,城镇人口2467万人。3、土地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荒山造林、水土整治等,初步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由1996年的42.6%降低至2005年的34.4%o4、耕地保护目标基本实现。上轮规划确定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为476.28万公顷,2005年实际耕地面积为467.52万公顷,如不计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10.08万公顷耕地,全省耕地面积为477.6万公顷,基本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5、基本农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上轮规划国家批复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00.91万公顷,2005年全省实际基本农田面积为
10、403.34万公顷,比保护目标多2.43万公顷。粮食单产水平由1996年的339.4公斤/亩提高到2005年的356.8公斤/亩,提高了5.13%。6、地均产出水平增长较快。上轮规划预测至2010年全省地均产出水平为3.38万元/亩,年均增长4.2%;2005年实际地均产出水平为3.18万元/亩,年均增长5.9%,高出规划预期1.7个百分点。江干流外,河长在IOO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可开发水能装机容量3000多万千瓦。同时,湖北素称“鱼米之乡”,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油菜籽、淡水鱼产量全国第一,棉花、水稻排位也在前列,农副产品的生
11、产及其加工有着巨大的潜力。湖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以省会武汉市为中心,距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左右,具有极强的市场集散功能和辐射能力。京九、京广、焦枝、枝柳铁路纵贯南北,沪蓉、汉丹、襄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省内有7个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已开通日、韩等国际航线。省内宜昌、襄樊、恩施等城市的机场也开通了连接全国各地的空中通道。湖北省共有内河港口51个,泊位2085个,其中1000吨级以上泊位763个。武汉港客运总站,是我国内河最大的客运站。武汉、黄石、沙市、宜昌等港口先后对外开放,海轮从以上港口可直达香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湖北
12、省公路通车里程9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49公里。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建立起以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轻纺为主体的沿江工业基地;以武汉、襄樊、十堰三市为支点,建立了汽车工业走廊。湖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最大的水电基地。湖北自然风光绚丽,名胜古迹众多。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列中国十大著名风景名胜之首,神农架、武当山和明显陵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保护圈计划”与“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沉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减缓了非
13、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上轮规划确定至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为476.28万公顷,2005年全省实际耕地面积为467.52万公顷,如不计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10.08万公顷耕地,全省耕地面积为477.6万公顷,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19972005年,全省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0.49万公顷,比19911996年年均2.37万公顷降低了79.2%o(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19972005年,全省建设用地增加了6.26万公顷,二三产业GDP增加了3184.15亿元,每增加1000公顷建设用地可增加二三产业产值50.9亿元,可使二三产业GDP增长1.6个百分点
14、。2005年与199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15万元/亩提高到2.65万元/亩,增长了2.3倍。(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年全省新增建设占用耕地4.45万公顷,同期补充耕地7.65万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有盈余。(4)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初步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19972005年,全省累计实现生态退耕86.0万公顷;沙地面积减少0.4万公顷;裸土地面积减少0.15万公顷;治理石漠化土地0.49万公顷;植树造林13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5%,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发展用地
15、需求的差异性未充分体现。一是用地布局相对均衡,建设用地指标完全按人均分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7、建设用地指标有盈余。根据19972005年变更调查数据,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年均增加规模分别占规划年均指标的81.78%、44.92%、23.88%o年均占用耕地规模是规划年均指标的71.6%。8、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较为合理。“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工矿用地年均增速为1.83%,同期城镇人口年均增速为1.68%,城镇工矿用地扩展系数为1.09,在合理的系数范围(1.12)内,但城镇工矿用地略显紧缺。9、农村居民点目标过高。按照规划,全省农村居民点应减少13.69万公顷,人均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59平方米以内。而规划实施农村居民点不减反增,19972005年实际增加了0.71万公顷,人均居民点用地由1996年的174平方米增加至2005年的202平方米。表1上轮规划主要指标与实施对比分析指标类型上轮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1997-2005年)增量年均增量年均经济社会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500)7.8%(6520)11.2%2、总人口(万人)(6570)/(6031)/3、城镇人口(万人)(2945)/(2467)/4、城镇化率()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