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跨域作战的发展趋势.docx
《未来跨域作战的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跨域作战的发展趋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未来跨域作战的发展趋势目录1 .序言12 .跨域作战体系架构复杂23 .跨域作战要素节点融合发展34 .跨域作战资源前景持续拓展35 .战争形态演进中的跨域作战56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不同平台之间的协同性67 .跨域作战催生复杂性战争68 .积极应对复杂性战争挑战71 .序言战争是人类最复杂的实践活动,其复杂性随着各种高新技术、高技术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和作战域的不断拓展呈指数级增长。如果从跨域的视角看,人类战争大体经历了三次跨域融合,即基于无线通信的协同作战、基于信息链路的精确作战和基于跨域融合的混合作战,对抗的重心也从兵力火力、精确作战逐步过渡到跨域融合能力。跨域混合作战使作战评
2、估、作战筹划和指挥控制更为复杂,但人在现代战争中的参与程度和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作战重心向认知聚焦。跨域作战是人类活动空间和军事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的军事实践中,无论是多维联合作战,还是非常规混合战争,战争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因素日趋复杂,战场对抗正从陆、海、空、天、电磁等物理域的搏杀向网络、认知和社会域延伸,作战领域的拓展和作战要素的叠加导致战争复杂性不断增强。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跨域作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通过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网电等不同作战域的作战力量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同步协调行动,有效打破传统的作战边界;通过跨域的资源融
3、合、相互支援、密切协同,使得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能发挥到最大,有利于谋求军事优势。2 .跨域作战体系架构复杂针对单一作战域难以完成的作战任务和动态变化的作战任务的难题,跨域作战更加注重多个作战域的融合与协同,基于能力互补、效果倍增等原则,对陆、海、空、天、网电、认知等多个作战域的感知、指挥和行动等作战要素进行能力互补性组合运用。跨域作战体系是通过按需组合运用跨域作战要素而构成的作战体系,而不仅仅是多个作战域的作战要素和能力的简单叠加,具有作战样式复杂多样、作战场景开放非稳态、对抗过程随机动态、智能对抗繁杂激烈等特点。跨域作战体系架构的复杂性源于其本身的强对抗性,其本质上是作战信息流跨越作战域,并且
4、产生能力互补或效果倍增等作战效果的作战体系,具有架构层级复杂、组织交互关系复杂、运行及演进模式复杂等特征。在未来高强度基于体系作战对抗的条件下,作战节奏不断加速,指挥员战前进行战争部署的时间将大大压缩,并且遂行作战任务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将产生很多无法战前精密计划的作战任务。因此,针对战前无法预料的作战任务要求,跨域作战体系利用有限的跨域作战要素,使作战体系能够按需重组,保持弹性和韧性,进而有机会抓住优势窗口,保持作战能力,最后实现战争胜利。跨域作战体系,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快速部署配置各种组织实体,通过调整动态灵活的组织策略,对结构内部进行重塑,以从容应对变化迅速以及难以预测的组织任务的兵力组
5、织。跨域作战体系构建流程包括分析作战需求、调配参战力量、匹配信息资源和聚合各类要素资源等四个步骤。通过对各类要素的组织运用实现跨域资源的融合,促进体系生成与能力聚合。促进体系能力的生成与效能发挥,实现整个作战体系的跨域联动与末端协同;依托信息资源,实现任务系统的构建,满足作战要素的业务需要。构建跨域作战体系,其关键是对作战要素的组织运用,要明确作战体系具体包括哪些作战要素,明确作战要素能够完成什么样的行动,发挥的作用如何,确保作战要素之间能够有序交互。3 .跨域作战要素节点融合发展构成跨域作战体系的要素包括探测感知、指挥控制、拦截对抗等装备实体,其要素的选择应根据作战任务分解的作战能力需求,选
6、择能够实现既定能力的作战域及其要素。作战能力需求包括作战对象、作战目标、作战区域等。在组成要素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根据多域各作战要素的功能性能与战技指标;另一方面,需充分结合多域战场网络的互联互通能力、多域各要素技术体制、协同作战支撑程度、网络化运用模式等因素。跨域作战条件下,基于互联互通的网络支持,陆、海、空、天、网电作战域内各要素动态无缝连接,融合到一个在跨域各要素之间实时共享高置信度数据的跨域杀伤网中,多域各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呈现网状特点。跨域作战组成要素的连接关系描述既包括单域作战要素连接关系描述,也包括跨域作战要素连接关系描述。其连接关系异常复杂,本质是以由多域各要素实体为节点构成
7、的复杂网络。不同级指挥控制要素可实现跨级指挥,态势信息也可实现多层共享,以确保全局任务目标的实现。分布式层级与组织关系下多域各要素实体间更充分有序交流与协作,具有自同步的特点,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具有高度适应性。对于跨域作战,通过网络环境将多域各要素有机连接、融合在一起,促使指挥能力高效发挥。各级各类型指挥机构呈现要素节点式、功能替代式、立体分布式特点。一方面,通过标准规范指挥机构、指挥手段,规范行动控制流程及信息传输格式等。同级指挥控制要素之间互为备份,互相替代;另一方面,立体联合陆海空天网电多域指挥力量,增强柔性抗毁能力。通过多域各指控要素实体之间高效运行、有效释能,形成体系化作战指挥能力,
8、确保行动控制稳定可靠。此外,借助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开放”的“韧性”指挥控制架构。根据使命任务、环境态势、力量手段等的临机变化,灵活接入指挥实体,体现灵活可调的能动性与自组织能力,实现“架构动态重构、指挥快速接续”,确保行动控制灵活顺畅。4 .跨域作战资源前景持续拓展从作战的全局看,未来作战必然是跨域作战,涉及多个军兵种和多个作战域的联合作战行动,各军兵种在各个作战域的行动相互密切联系。虽然有些行动是在某个作战域展开的,但是其打击的对象以及产生的作用效果是在其他作战域之中。多个作战域之间具备协同交战的能力,这种多域协同可以被称为“小协同”。在未来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中,这些军种层面的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来 作战 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