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5.docx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根据我公司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施工中发生的不合格项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针对本工程中涉及到易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采取通病预防措施:一、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挖方边坡塌方现象:在建筑物基坑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治理】对建筑物基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预控措施:(1)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规范要求放坡。(2)做好地
2、面排水措施,避免积水。各工程均采取深井降排水措施。(3)在坡顶上行车时,土质干燥密实时,其距离不得少于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5mo4 4)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5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建筑物基坑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治理】(1)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3)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预控措施:(1)严格选择好符合
3、填土要求的土料。(2)在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加强施工前的检验。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时,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方法降低;或采取换土回填,或均匀拌入干土,或采用其他方法来降低。含水量过低,应洒水湿润。(3)施工时还应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压(夯)实路线。(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6 .基坑泡水现象:建筑物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治理】(1)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2)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刷边坡;(3)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填灰土夯实;
4、或挖出淤泥加深基础;或采用砂石级配回填。(4)若为地下水,应补打井进行降水。预控措施:(1)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0m。(2)基坑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放坡,并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检查边坡坡度,不允许偏陡。边坡上缘临时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坡边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o(3)开挖基坑时,应在标高最低处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4)分析地下水位、流向、近河影响等因素进行好降水方案编制。7 .边坡超挖现象:边坡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洼,边坡加大。【治理】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预控措施:(1)机械开
5、挖应预留0.20.3m厚的采用人工修坡。(2)开挖过程中加强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8 .回填土挤动墙体现象:夯实墙体两侧填方或用推土机送土,造成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治理】会同设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加固措施。预控措施:墙体分层回填夯实。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施工。同时避免行走重型机械设备。二、模板缺陷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9 .基础模板缺陷现象:(1)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2)侧向胀模、松动、脱落。【治理】(1)基础支模时,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上口定位,以控制模板轴线。
6、(2)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模板控制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模板缝隙间必须加设海绵条。(3)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10 模板缺陷现象:(1)底部不平整。(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治理】(1)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2)侧向拼缝应严密,支撑应增设剪刀撑。(3)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4)斜撑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梁
7、上口平直。11 轴线位移(1)表现形式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墙体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设计要求的轴线位置有偏移。(2)产生原因1)轴线放样产生误差。2)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3)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发现纠正,造成误差。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6)对拉螺栓、顶撑、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D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施工 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