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导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每日听书I规则为什么会失败规则为什么会失败理解人类行为暗码这本书能为你1、法学教授、心理学及刑事学教授共同探讨:为什么有时候,规则并不能约束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有怎样的客观规律?这本书综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社科研究,揭露人类行为的潜藏规律,帮助规则制定者看到自身的盲点,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2、教你如何避开制定规则的雷区,合理地利用不成文社会规范、道德感以及从众等心理效应,更有效地制定规则。适合谁听1、公司管理层等规则制定者。2、对行为法经济学话题感兴趣的人。3、对心理学、社会学感兴趣的人。书籍信息:书名: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副书名: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原作名:TheBe
2、haviora1Code:TheHiddenWaysthe1awMakesUsBetter.orWorse作者:荷本雅明范罗伊/美亚当费恩译者:高虹远出版年:2023-10页数:316定价:59装帧:平装ISBN:9787542681935内容简介为何系安全带的法规执行良好,而限速规定屡遭突破?竖立此处禁倒垃圾标语牌后,此处垃圾为何反而变多?比起法规本身,签名位置更能影响填表人的诚信?机构的安全手册、合规条款和内部举报机制为何形同虚设?严刑峻法反而能鼓励犯罪?怎样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甚至事与愿违?失败的规则单有处罚,却不提升安全、产量、环保效果、群体认同依规律定规则,才是讲科学。人类行为有怎样的客
3、观规律?阅读本书,发现答案。作者简介荷本雅明范罗伊(BenjaminvanRooij),中文名刘本,阿姆斯特丹大学及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法学教授,荷中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成员、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境外研究员、云南大学法学院终身客座教授。于荷兰莱顿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汉学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其20多年的研究,覆盖工业污染、安全作业、贿赂与腐败、逃税、食品安全等领域。除学术发表外,亦为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刊撰文。美亚当费恩(AdamFine),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及刑事学教授,曾受美国司法部、美国心理学基金会资助。研究重点包括人的违法原因、人与法律的
4、关系等。规则为什么会失效严重刑罚,有导致犯罪升级的可能二餐法1成本收益不高明文规定的规则物质奖励规范人们行为/降低城市凶杀率和平使者行动奖金,减少公共交通中的逃票行为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弱化自我管控的责任V无意识认知损失厌恶预扣税报税一拿回退税系统1隐形规则道德约束对道德的慎重思考人的行为用系统1的直觉性应对诱惑社会规范上磐去传达出会强化不当行为的信息如何更好地制定规则了解清楚不当行为是如何运作的,思考一消除一阻止行事方式+过程环节不当行为了解道德和社会规范有多么根深蒂固jg信息-避免人们晶传达过程f注意不当行为惩罚和奖励措施都可能起到反效果外在动机加强惩罚的确定性确保惩罚和侵权责任不会产生负
5、面影响关注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签名的位置利用“损失厌恶”等各种心理效应更多地调动起系统1在所有的科学问题中,理解人的行为可能是最难的问题之一。刑罚的主确定性越高,刑罚越具备威慑性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叫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出版于2023年10月。正如书名一样,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是,规则。我们的社会是由各种规则构成的。坐车要系好安全带、过马路时要等绿灯亮起、按时打卡上班小到家庭里父母给孩子定下的规矩,大到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规则之中。设置规则的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但事实是,规则不是万能的,总有人冲破规则,甚至无视法律。为什么呢?因为规则要约束人的行
6、为,而在所有的科学问题中,理解人的行为可能是最难的问题之一。举个例子,如果我问你,如何才能更好地制定规则,减少违规行为呢?你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很可能是:惩罚。面对不良行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进行惩罚。但是,惩罚一定管用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以色列有一个港口城市叫海法,那里的日托班每天总有一些家长很晚才来接孩子,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托班引入了一项新政:迟到十分钟以上的父母需要支付罚款。多数人都预测,这项新政应该能减少迟到的家长人数。结果,事实完全相反,日托班迟到的家长更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惩罚措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情境。在引进罚款措施之前,家长们觉得准时接孩子是应该
7、的,迟到的家长是例外。所以,家长会督促自己准时来接孩子。但有了罚款之后,准时接孩子就从社会义务转化成了市场契约。家长没有把罚款看作惩罚,而看作了额外付费服务。他们觉得,我可以晚一点接孩子,因为我会为你的时间付费。罚款就这样变成了价格。后来,这个日托班把罚款政策给取消了。但是,迟到的家长人数还是之前的两倍。因为这个破坏已经没法恢复了,家长们已经觉得晚点来接孩子也是可以接受的了。你看,人是社会性动物,会遵循一些不成文的行为规则,也就是社会规范,它不是简单的惩罚或者激励措施就能改变的。很多规则的制定者可能不是社会或行为科学的专家他们依靠的是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直觉,但其中很多直觉都被实证研究证明是错的。
8、那么,如果我们想要使规则更有效,就要去研究社会科学,理解人类的行为,这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荷兰的法学教授,叫做本雅明范罗伊,他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贿赂与腐败、逃税、食品安全、工业污染等等。另一位是美国的心理学及刑事学教授,亚当费恩,他研究的是人违法的原因、人与法律的关系。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大量的案例,覆盖了欧洲、南北美洲I、东亚多个国家的刑法、税法、治安法、环保法、交通法规,甚至还包括公园和地铁的规定和公益广告。你能看到,为什么有些规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有些规则却没有用。通过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接下来,我会分三部分为你解
9、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先来聊聊那些明文规定的规则是否有用;在第二部分,我们再来说说那些隐形的规则,包括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看看这些隐形规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如何更好地制定规则。好,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这本书,来看看规则到底是怎么失败的。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聊聊那些明文规定的规则。归根结底,规则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人的约束,分别是惩罚和奖励。我们可以用一句更生动的俗语来表达它们:胡萝卜和大棒。大棒一定有用吗?刚刚我们讲的日托班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否定的答案,罚款这样的惩罚也不一定能改善人的行为。那如果我们推得极端一点严厉的刑罚呢?如果刑罚足够严酷,是否能有效地约束犯罪呢?我们来看
10、个例子。20世纪末,为了打击各地的犯罪浪潮,美国曾出台过一个三振法意思是说,如果被告人曾经犯过两次罪,又犯了第三次罪的话,那么他就要被判处25年至终身监禁,顾名思义,他要被三振出局了。在第三次犯罪时给予严厉刑罚,威慑罪犯不要再次犯罪,听起来很合理。但是,犯罪学家们发现,三振法出台后,它似乎并没有对罪犯起到明显的威慑作用,更糟糕的是,有一些证据表明,三振法甚至可能还增加了犯罪,特别是暴力重罪。有学者指出:由于三振法要求对有前科的罪犯处以严厉的刑罚,那些犯过两次罪的罪犯可能会铤而走险。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决定要第三次犯罪,那么无论罪行如何,结果都一样,都可能是终身监禁。那既然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干票
11、大的?所以,第三次犯罪的罪犯可能会变得格外暴力,犯罪可能会升级。除了有导致犯罪升级的可能性,三振法的成本收益也不高。有学者提出,由于三振法更严厉的刑罚,政府花在判决、监禁罪犯的成本高达46亿美元。如果把这个成本花在增加警力巡逻上的话,估计反而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因为刑罚的威慑作用是主观的,它完全取决于犯罪者的认知。如果他低估了刑罚的确定性,那么刑罚对他的影响就会减弱。那么,如果增加巡逻警力,有犯罪企图的人能看到警察,他就会更加忌电此外,有学者指出,比起刑罚的严厉性,刑罚的确定性对于罪犯更有威慑作用。刑罚的确定性越高,犯罪者越容易被抓、被起诉、被定罪,刑罚就越具备威慑性。除了刑罚,另外一类大棒侵
12、权责任也是如此。比起侵权的赔偿金额大小,确保必须给予受害者损害赔偿,可能会更有效地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除了惩罚的大棒之外,我们还会使用胡萝卜,用物质奖励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有一个用胡萝卜代替大棒的经典社会实验。美国旧金山地区有一座小城市叫里士满,那里的凶杀率是全美第一,每10万居民中每年都会发生46起谋杀案。2010年的时候,该市的社区安全办公室邀请了25名年轻人来到市政厅,这些年轻人都是一些有过犯罪记录的危险人物。社区安全办公室的主席告诉这些年轻人:这座城市的和平要靠他们。还给了他们每人一千美元的现金。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比如找到更好的住房、停止滥用药物、考取驾照或者支付拖欠的
13、罚单,市政府还会给他们更多钱。这项计划被称为和平使者行动奖金计划实施后的7年里,该市的凶杀率下降了50%还多。这么看,胡萝卜似乎确实有用。不过,这个项目的成就也不只是靠现金奖励,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一项目还为那些犯罪青年提供了他们从未得到过的关怀和关注,表现比较好的人甚至会被带去迪士尼乐园等地方旅行。这些年轻人也看到,在他们充满暴力的成长环境之外,还有着诸多积极的可能性。提供奖励,还能减少公共交通中的逃票行为。意大利有一个度假胜地叫里米尼,有些不太自觉的乘客,经常不付钱乘坐公交车。于是,公交公司安排了一些查票员随机查票,但这招也不管用,于是公交公司不得不求助于研究人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他
14、们在一些公交车上贴了海报,告知乘客,购买公交车票就有机会中奖,奖金高达500欧元。接着,研究人员比较了有奖巴士和普通巴士分别卖出了多少票。结果显示,有奖巴士多卖出了30%的车票,这说明逃票现象大大减少,这一奖励措施的效果可以说非常不错。胡萝卜确实可以减少不良行为,但它依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可能会削弱人的内在动机。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小红花奖励,能让孩子遵守纪律、帮助同学。但是,面对这样的外在奖励,孩子会不会专注于满足给他奖励的大人,而不是事情本身呢?我不是为了同学好才这样做,我只是想要那张贴纸。因此,奖励措施可能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动机,弱化他们自我管控的责任。刚刚,我们聊了生活中的那些奖惩措施
15、。我们能看到,虽然我们在看到不良行为时,第一反应总是拿出大棒,但过于严厉的惩罚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比起惩罚的严重性,惩罚的确定性可能更加重要;当大棒失效时,我们也可以拿出胡萝卜,用奖励来规范人的行为。胡萝卜可能会改善人的行为,但这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无论是大棒还是胡萝卜,我们刚刚的讨论都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决定守不守规矩,都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人们是在无意识中做出了某种行为。伦敦商学院有一位老师叫做丽莎舒,她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填写的很多保证书或者表格,比如税表或保险表格,签名的位置都在纸张的底部。也就是说,人们大都是在填完表后才签字的,目的是证明我们保证上面所填的内容是事实。那么,如果我们改变签名的位置呢?把签名的位置放在开头,人们的诚信程度是否会有变化呢?丽莎舒的团队对一个汽车保险产品进行了实验,这一保险要求员工在每年年底上报各自的总里程。实验结果发现,在表格顶部签名的人报告的里程数要远高于在底部签名的人。在顶部签名的人比在底部签名的人表现得更诚实。这一结果表明,仅仅是改变签名的位置,没有额外成本,也不需要更严格的执法,就能大大减少虚报。原因是什么呢?丽莎舒认为,在填表前先签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然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真诚。但我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