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docx
《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为三叉神经血管障碍学说、皮层扩散抑制(CSD)学说。其中中枢敏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胶质细胞等因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存在不足,进一步探索治疗方法尤为必要。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偏头痛发病关系密切,有潜力成为偏头痛治疗的新靶点。1、偏头痛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率高,全球年发病率为15%,我国年发病率约为9.3%,目前全球约有超过10亿患者1-2。其代表性表现为单侧头痛,多呈搏动样反复发作,亦可伴随各种感觉失调、恶心、耳鸣、偏瘫、易疲劳感、颈部发僵、头皮疼痛等症状,一些患
2、者病发前可伴有各种先兆症状3。然而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多种学说尝试阐明其机制,如血管紊乱、硬脑膜的无菌性炎症、低镁学说等,现今认可度较高的为三叉神经血管障碍学说。另外,大多数学者认同皮层扩散抑制学说与先兆偏头痛有关4。以下所述要素对于阐明有关偏头痛病理机制尤为重要。1.1 中枢敏化与偏头痛基于三叉神经血管障碍理论,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共识是,在多种触发因素作用下,促炎因子释放导致中枢痛觉信号处理阈值的降低,引起中枢调节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能力的紊乱,继而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GVS)呈现敏化状态,进而呈现脑膜无菌神经源性炎症、肥大细胞脱颗粒、脑膜血管产生舒张变化等状态。有关于中枢敏化增加中枢神
3、经元敏感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突触可塑性、活化胶质细胞、降低伤害性信号传导阈值以及减少调节信号传递等途径得以实现5。在此过程中可涉及多个脑区,如下丘脑在发作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丘脑皮层紊乱是关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参与痛觉调控和传递,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使得感觉传输改变等6-7。1.2 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与偏头痛偏头痛患者痛觉系统下行通路障碍,会导致末梢神经P物质(SP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促炎神经肽含量增多,进一步介导血管扩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促进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1)-10、I1-6、肿瘤坏死因子(TNF)-8一氧化氮(NO
4、)及氧自由基等释放而致病8。其中,CGRP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强效扩血管的神经肽,它同时也参与中枢敏化,与偏头痛发作有着密切联系。分布在中枢的CGRP可激活神经胶质细胞,通过正反馈机制维持炎性反应及神经高敏状态;它还可通过强化中枢谷氨酸信号传导通路,继而增加突触可塑性、降低痛阈致敏9。另外,CGRP和CGRP受体在外周,如三叉神经中也有表达,且急性偏头痛发作时外周的CGRP含量升高;有研究发现,增加CGRP含量可诱发偏头痛,故而抑制CGRP可能作为治疗偏头痛的思路10。1.3 神经胶质细胞活化与偏头痛偏头痛发病时,突触前神经元可释放出Y-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它们起着维持中枢神
5、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的作用,在被星形胶质细胞利用后,可产生谷氨酰胺,后者又成为供神经元内合成GABA或谷氨酸的前体从而调节疼痛11;此外,三叉神经节中存在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TNF-OiI1-IB等炎性因子,维持敏感状态而引起疼痛12。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中的巨噬细胞,活化后能促使I1-18、TNF-。等释放参与偏头痛信号传导通路12-13。并且,小胶质细胞表面也可表达感知GABA和谷氨酸的神经递质受体,故而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在维持和调节偏头痛病理过程中尤为重要。1.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以及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与偏头痛MAPK和NF-KB是参与促发、维持甚
6、至加重偏头痛的重要信号通路。MAPK通路主要由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p38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组成,可经TNF-OiI1-1xSP,环氧合酶-2(COX-2)等上游信号激活14。JNK及p38MAPK通路在调节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神经变性、突触可塑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激活后可进一步激活其下游的c-fos,C-Juno后者作为早期即刻基因(IEGS),与痛觉调控相关,在偏头痛模型中被认为是中枢神经激活的标志15。体外研究表明,CGRP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PKC)以及ERK,ERK通路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可活化环磷腺苗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它是慢性偏头
7、痛大鼠中枢致敏的重要指标160NF-B通过增加iNos、COX-2等炎症反应相关酶的转录,调节TNF-xI1-1.I1-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且作为重要的调节蛋白调控胶质细胞的增生、分化、免疫和凋亡,进而参与偏头痛发病过程口刀。1.5 CSD与先兆性偏头痛目前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关于先兆偏头痛,是基于一些单基因综合征如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HM)、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1)和家族性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FASPS)等进行的研究18。在这些单基因综合征中,CSD被认为与先兆性偏头痛有关,它可触发脑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去极化,而后去极化沿着皮层传播,导致TG
8、VS的激活从而参与发病6,19。有研究表明,其所引起的脑内离子环境的扰动,可激活小胶质细胞的Nav1.1、Kv1.3和Kv1.5电压敏感离子通道致中枢敏化20。并且,皮质中星形胶质细胞的非钙离子依赖性信号通路激活,在先兆偏头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21。另外,谷氨酸能活性增加也被认为是产生CSD的关键因素,这同样是导致偏头痛的一种病理机制2202、偏头痛的治疗现状关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推荐治疗药物,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非笛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曲普坦类(如舒马曲坦)以及麦角胺类(如酒石酸麦角胺)等;缓解期的预防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氟桂利嗪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抗抑郁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偏头痛 发病 机制 及其 治疗 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