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
《202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汇总1 .血清:未抗凝全血经自然凝固或添加促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用于临床化学与免疫学检测等。2 .血浆:抗凝全血离心后上清部分为血浆,用于血浆临床化学、免疫学及凝血功能检测等。3 .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称为抗凝。4 .缗钱状排列红细胞:当血浆中某些原因,如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时,可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减弱红细胞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而互相连接如缗钱状,常见于MMo5 .Hayem液:是传统的红细胞稀释液,组成成分为NaC1Na2SO4和HgCI2,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增强红细胞悬浮性和防腐。6
2、 .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12m大小,染紫红色,可1至数个,为核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等。7 .卡波环:在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结构,有时绕成8形。现认为可能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铅中毒患者等。8 .有核红细胞:为幼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找到,如出现属病理现象。9 .嗜多色性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的DNA而被染成灰蓝色,此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10 .嗜碱性点彩红细
3、胞:指在Wright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存在碱性黑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且胞质中RNA等变性的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正常人血涂片中很少见。有铅、汞中毒时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指标。11 .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12 .血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13 .网织红细胞: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此胞质内尚荐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物质凝集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连成线,而构成网状结构。14 .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
4、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又称反应性淋巴细胞15 .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16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5%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最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17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则称为核右移。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18 .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称为毒性颗粒,常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被认为是特殊颗粒生成受阻或发生变性所致。19 .棒状小
5、体: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16m,一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它只出现在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2(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指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悬殊。常见于一些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可能是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下骨髓内幼稚中性粒细胞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的结果。21 .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血小板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吞噬现象。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形态和功能均正常,血小板卫星现象偶见于EDTA抗凝血。22 .血细胞直方图: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法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能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临床 基础 检验 技术 名词解释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