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广义功能安全”壁垒.docx
《跨越“广义功能安全”壁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广义功能安全”壁垒.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跨越“广义功能安全”壁垒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发展,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时代已经开启。基于人机物融合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数字经济与智慧社会新发展,促使各种资源集约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泛在化,新经济格局逐渐形成,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呈现井喷爆发的新态势。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之时,我们必须认真审视潜在风险和安全挑战,特别是人机物深度融合中出现的“广义功能安全”问题。何谓“广义功能安全”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空间,是一个基于物理世界的有形体。人们对安全的认知集中在功能安全上,即“Safety问题”。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例,保证传统功能安全,焦点在避免随机性故障和环境影响造成
2、的安全风险。但人机物三元融合之后,网络安全问题出现了,即“Security问题” o仍以汽车行业为例,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渗透到传统功能安全领域,软硬件设计漏洞使攻击者有机可乘。人机物三元融合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所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化设备变身成为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传统功能安全或可靠性理论、方法及工程实现技术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出现了 SafetySecurity的“广义功能安全”问题。为何“广义功能安全”问题是数字时代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广义功能安全”问题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聚变效应”。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且相互作用,比如传统电网
3、、燃气网络、输油网络等,随机性故障和功能失效带来的破坏性总体可控,但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新的安全风险,却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破坏力。二是“叠加效应”,信息化规模越大,智能化程度越高,同时也加大了安全风险。解决“广义功能安全”问题不可能“摸着石头过河”,推动人机物三元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视“广义功能安全”问题,标本兼治、建管同步、破立并举,从源头上寻找长治之策。如何破解“广义功能安全”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现有信息系统存在“基因缺陷。软硬件系统作为人工设计的技术产品,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设计“漏洞”的存在,而且产品复杂度越高、品种越杂、使用成熟度越小,“漏洞”就越多。同时,以目前的科技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越 广义 功能 安全 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