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辨读写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思辨读写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让思辨读写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解榕【摘要】语文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做到为语文素养而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思辨读写”是指导学生开展书册阅读的有效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本文从培养思维效度、发掘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广度三方面着手,在书册阅读中有效引导思辨读写,实现读写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思辨读写书册阅读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进入“素养时代”,课程目标便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语文核心素养”出现在我国教育部印发的
2、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学科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所谓“核心素养” 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指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和文化积淀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做到公益性和人文性统一,在无法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情况下,利用书册的深度和广度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从而为学生语
3、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石。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曾明确提出: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思辨读写以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思维为基础,从书册阅读实践中,鼓励学生将读、思、辨、写结合起来,既要关注读,还要关注从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以本班共读书目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以下简称诸神的踪迹)为例,阐述如何在书册阅读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读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思维导图,找切入点,培养思维效度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科中是彼此最重要的支撑,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书册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寻找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4、,利用思维导图,长话短说,概括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效度。在阅读诸神的踪迹时,培养学生寻找信息、概括故事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采取了由扶到放的策略,在前面几个章节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一)明确故事发展顺序: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读完神农尝百草这一章节时,让其采用故事山的形式完成概括(见图1)。(二)学会发掘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如在描写黄帝这一章节中,不仅出现了黄帝,还涉及“夸父逐日”的故事。学生通过通读故事,发现大量的笔墨是在描写黄帝,尤其是大战蚩尤写得尤为详细,由此确立黄帝为主要人物。此后,学生围绕黄帝这一故事
5、主角用思维导图发掘人物的主要行为,然后根据思维导图概括故事内容(见图2)o(三)星空图谱,追寻诸神踪迹诸神的踪迹一书中梳理了上古诸神的粗略谱系,有了这个枝干,慢慢就能理清中国的神复杂又合理的体系。我们在通读全书后,概括每一章节主要内容时,采用星空布局的形式,以历史人物结合年代为线索,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神或人,仿佛镜头感十足的纪录片,生动、清晰地描绘出中国的神话人物谱系,展开了一幅中国古代神话的灿烂星河画卷,带我们一步步追寻诸神的踪迹,追寻中国人的根。思维导图的图式还有很多,如采用表格形式,去除细枝末节,抓主要的矛盾冲突、重点细节概括。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思维导图
6、,边读边思考,边概括边梳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二、发散思维,创意读写,发掘思维深度通过前期课程,学生对整本书的情节发展、人物体系了然于胸,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动手写作便水到渠成了。一本书中可拓展写作的主题很多,那么选什么来写、写到什么程度才最为合适,这其中的尺度离不开对语文新课标的践行。新课程始终提倡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在此基础上,向读学写并不是简单的有话可写,而是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写作。通过遴选主题,以读促写,发掘思维的深度。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 .诸神的故事我来讲在通读全书概括各故事的主要内容后,分小组讲述“我最喜欢的诸神人物的故事”。观看电影波西杰克逊的片
7、段,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思考:经典的传奇可以通过想象和改编散发新的魅力。2 .新编的故事我来演(1)穿越过去,静观历史。小组选择喜欢的故事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神情举止。为自己喜欢的故事绘制故事山,为故事山配置合适的情绪山,时刻注意人物的内心变化。根据自己的故事山和情绪山列提纲,编写故事。(2)转换时空,赋予新意。回顾诸神的踪迹里的传统风俗和典故,以春天迎句芒神为例,讨论:时代在变化,农耕文明转变成了工业文明。春天到了,离开了土地的人们还会迎接春神吗?你在生活中见过迎接春神的活动吗?观看电影小门神片段。抛出话题:天上的神仙们失业了,他们想重新创业。现在春神想请你帮帮忙,
8、想想适合他的新职业。收集一些职业,辨析哪个最合适。教师在点评中让学生明白要根据人物的外形、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职业。绘制好故事山和情绪山后,撰写某神的现代求职记。现在生活与远古生活截然不同,这些神仙如果到了现代,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围绕中心编写剧本,招募演员演一演。(3)故事大王我来评。开展故事会活动,用不同的形式讲述故事,评选最有趣的故事和故事大王。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要紧紧把握语文能力的核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这些教学活动也要遵循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遵循书册阅读的特点。由浅及深、由扶到放、由表象到抽象、由书本到实际,平
9、衡培养语文能力、整本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三、遴选话题,巧妙延伸,拓宽思维广度在整本书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创意阅读,别出心裁地开展写作活动。特级教师张祖庆说:“阅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就像葡萄酒需要慢慢发酵一样,教师、家长、学生,以享受阅读的姿态沉入阅读,简单一点,好玩一点,轻松一点”(一)讨论辨析,学会明辨是非诸神的踪迹一书以历史发展为纵向时间轴,以章节的形式记录同时期主要神灵的丰功伟绩。在部族发展和王朝更迭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为什么有的人成了神,而有的人却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
10、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哲学问题。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此,我们展开话题讨论,提炼出关键词“英雄”,以论英雄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此后人文素养的养成做积淀。1 .七嘴八舌论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让学生在讨论中提炼出一位英雄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同时思考:诸神的踪迹中的诸位神仙称不称得上是英雄?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2 .思辨何为英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概括出诸神的踪迹中的英雄们能由人成神的重要原因:为民造福,大道为公。教师抛出话题辨析:黄帝和炎帝到底谁的功绩大?他们是怎样做到为民造福、大道为公的?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其他事例,再
11、次解读为民造福,大道为公的含义。”为民造福”并不一定要你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你心怀他人、坚守本心,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细微的贡献,你就是你自己的英雄,你的生命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定义英雄人物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评判英雄的行为;在理解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所有学生的道德水平。(二)对比思考,培养审美情趣统观诸神的踪迹,可以让学生辨析的地方很多。如黄帝和炎帝都是华夏的祖先,那么黄帝和炎帝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一样的吗?在神人大战中,黄帝打败了炎帝,那么炎帝还有称神的资格吗?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继续思考英雄品质的内涵。再如,我们在教学中还
12、做了更为宏大的尝试,试着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1 .思维导图绘制创世故事。细读第一章节:星辰正离我们远去,寻找其中的创世神话,并为其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根据故事绘制具有思维含量的思维导图,并能依据思维导图绘声绘色地讲述创世神话。2 .人物卡片走近创世之神。通过不同方式查阅资料,了解耶稣、宙斯、盘古的故事。小组内开展故事分享会,绘制自己最喜欢创世神的人物卡片。分析这三个创世之神的功绩、个性差异,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创世之神”。3 ,发散阅读了解文化背景。观看系列记录篇,了解城邦、基督教、农耕文明的相关知识,并用一些词语描绘希腊、华夏、西方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不同文明为什么诞生如此不一样的创
13、世神话?初步理解“信仰”。4 .头脑风暴从人物个性、历史背景、信仰等角度比较故事异同,绘制表格,分析三个故事的异同。(三)撰写研究报告,延展思维广度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加辩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撰写研究报告。中国的孩子要读中国人的历史,在诸神的踪迹共读中,我们把“创意话题探究”作为推进阅读的抓手和突破口,发现冲突,设计探究点;聚焦细节,发孑生长点。在话题辩论的基础上写出条理性、思辨性较强的研究报告,对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等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思辨读写,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写作,这里的“写”不单单指的是简单的模仿,更是学生思维的突破。这样的话题讨论指向阅读兴趣的激发,指向读与思的深入,更指向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从而让学生在书册阅读中获得阅读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常绪提出,思辨读写是从“它原本”到“如何用”,“它原本”是阅读时忠实把握文本内容,知道“它原本”的样子;而“如何用”是在阅读中,通过思辨、探究、发掘等方式将经典转化为自己的生活资源、文化资源、表达资源,将阅读成果迁移和运用到实际生活与表达中,让思辨读写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