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洵《教战守策》(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洵《教战守策》(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洵《教战守策》(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洵教战守策(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幸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斗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目毛,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
2、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用斗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匹所以虐遭之县莫丕备至费三太甚而j太生b丕妲意则寒著y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土木去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3、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日: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该处字母填在横线上。(3分)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患之A具B莫不备至C畏之太甚D面养之太过E小F不如意G则寒暑入之矣。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4、,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在于知安而不知危”与“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的“安”含义不同。B.文中“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的“以”用法不同。C.文中“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与“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孟子)的“所以”含义相同。D.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是有声望的读书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结尾回扣论点,首尾呼应,脉络清晰。B.苏轼认为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放弃的,所以天下太平,等到后代却把解除军备当做君主英明的举措。C.苏轼在文中
5、说到与西夏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无事就认为变故无从发生,这是不对的。D.本文与谏太宗十思疏同属奏议,两篇文章都做到了想方设法使国君接受自己的意见,又把握了说话的分寸。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4分)译文:(2)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4分)译文: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当今生民之患,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案解析】15 .CEG;解析: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人之矣。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战守策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苏洵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