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docx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目录一、总贝1J3二、煤矿测量工作制度4三、井下控制测量管理制度5四、井巷贯通管理制度6五、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6六、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七、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制度12八、探放水管理制度13九、水害应急救援制度15十、暴雨期间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17H一、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18十二、地测安全技术审批管理制度19十三、矿区灾害水体管理制度21十四、地质灾害普查、秆石山管理制度22十五、茅口石灰岩巷道掘进岩溶瓦斯防治制度24十六、采矿权管理制度25一、总则第一条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测量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印发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煤安监技
2、装201823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66号)及有关规定,特制定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以下简称“地测”)管理制度。第二条矿井地质、测量、防治水工作是煤矿生产技术工作的基础工作,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地测工作。第三条公司、管理中心、矿井的总工程师分管地测技术业务工作。第四条各级地测部门必须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做好隐患排查治理、现场服务和资料台账的建立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服务。第五条矿井应设立负责地测工作的部门,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六条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
3、井应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专门的探放水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第七条矿井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第八条地测人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遵守保密制度。第九条安排的工作未按时完成,对安全、生产造成了影响,对管理中心、矿井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二、煤矿测量工作制度第一条建立地测管理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队伍,配齐能满足煤矿测量工作需要的测绘仪器,主要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皮尺、罗盘、GPS及打图机
4、等工具。第二条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关测量工作。第三条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第四条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第五条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第六条定期进行矿井“三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关系现状。按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煤安监技装201823号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
5、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第七条矿井应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编制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图、土地塌陷及裂缝图表等。第八条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第九条参与矿区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十条各种测绘资料、图纸应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期刻录存档。纸质资料按档案化要求归档,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三、井下控制测量管理制度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米用1980西安坐标系,矿区高程米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第一条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
6、导线。两类控制导线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第二条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亦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各矿井可根据采掘工程的实际需要,依矿井和采区开采范围的大小选定。其控制测量精度应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第三条井下基本控制点按永久点要求设置,点位应进行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第四条永久导线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主要巷道中,一般每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由三个相邻点组成,两高程点间距以3080m为宜,且点位应设在顶板完整、无淋水的地方,尽可能采用铜质材料作标芯。第五条基本控制导线每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随巷道掘进
7、每30100m延长一次。每次导线延长之前,必须至少对上次最后一个水平角进行检查,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精度要求后,方能进行导线延长测量工作。第六条控制测量的水平角观测、边长测量和内业计算等工作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第七条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用光电测距时,光电测距边的计算包括气象改正计算、力口、乘常数的改正计算和高程归化和投影改正计算等。第八条水准测量应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确定,高差的较差(或高程闭合差)不超过限差时,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四、井巷贯通管理制度第一条两井间贯通和一井内导线周长300Om以上贯通测量工程应有贯通测量设计,并报渝新能源公司审批。贯通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有技术总结报告。第二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防治 测量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