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道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一、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地处海拔8001600m的XX高原,总体为北低南高。地貌特征类型为云贵高原区,以中山-低中山岩溶溶蚀及构造剥蚀地貌为主。2、工程地质特征该段以中山-低中山岩溶溶蚀及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地表上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坡洪积、坡残积及崩坡积层,主要由块石土、卵(碎)石土、黏性土组成为主;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狮子山组灰岩夹白云岩,松子坎组页岩、白云岩、灰岩夹炭质页岩,三叠系下统茅草组铺组和夜郎组的灰岩和页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龙潭组粘土岩夹炭质页岩、煤层及砂岩,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栖霞组灰岩,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页岩,石牛拦组泥灰岩、灰岩夹钙质页岩,
2、龙马溪组页岩夹炭质页岩和灰岩,奥陶系中下统灰岩及湄潭组页岩夹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寒武系中上统XX关群薄层缓倾白云岩、灰岩。线路穿越马石安背斜、湾田向斜等,并发育多条断层,地质构造较复杂。3、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主要为河水及小型冲(溪)沟水、水塘水;地下水以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为主。水样试验统计分析成果表明,多数地下水无侵蚀性,但煤系地层、含石膏地层、含岩溶角砾岩地层、炭质页岩地层中的基岩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存在碳酸盐侵蚀,侵蚀等级为H2H3。4、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沿线各种不良地质发育齐全,其中岩溶、压矿和采空区、顺层分布范围广,是本线最为复杂、对工程影响最大的不良地质
3、,其次为重力不良地质及有害气体。线路走向大部分地段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顺层地段分布十分普遍,对工程危害较大:路堑挖方地段易造成顺层坍滑,隧道工程存在顺层偏压。沿线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岩体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古滑坡、崩塌、危岩落石及软质岩体风化剥落,其中滑坡主要分布在泥页岩互层或灰岩夹泥岩、页岩地段,其次为土质滑坡。沿线出露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中含有部分煤层,隧道通过这些含煤地层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其中XX隧道、XX隧道按高瓦斯隧道设计。深埋长大隧道可能存在高地应力、高地温等不良地质现象。(2)特殊岩土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有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及松软土。膨胀土主要
4、分布在高坝、扎佐、大冲关、蓬莱、都拉营地区,一般厚1012m;可溶岩表层广泛分布有红粘土,厚度约06m,一般无或略具膨胀性;软土、松软土主要分布于缓坡、低洼等地区,基本开垦为农田,一般厚度26m,部分大型洼地槽谷中央存在较厚的软土、松软土,一般厚410m,局部厚度大于15m。5、气象特征从XX至XX,沿线气候从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以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亚热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各地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汽补充。XX境内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干湿季节比较分明,除夏季外,各月可能出现大于20。C的最大温差。雨季一般开始于4月中下旬,结束于10月中下旬,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季58月。沿线主要区
5、县全年气象资料详见表3-1-1沿线主要地区的气象参数表。6、水系及水文特征本标段沿线所经河流均属长江水系,线路主要跨越支流。所经各河段属于山区河流特性,河道纵坡较大,洪水暴涨暴落。7、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表3-IT沿线主要地区的气象参数表内容XX桐梓县XX市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C)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6.637.4极端最低气温()-6.9-7.1风速年平均最大风速1.91.1内容XX桐梓县XX市及风向(ms)最大风速风向(ms)18.3/SSW16.3/S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mm)857.5895.2日最大降雨量(mm)173.3183.9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mm)932.9828.2湿度相对湿度()8080雾日全年雾日(天)79最大积雪深(cm)1.41.48、沿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分布情况本线路以路基、桥梁及隧道形式穿越沿路景区,在景区内总长4.29km,其中桥梁846m,隧道2.678km,路基O.766m;在景区内线路总长6.69km,其中桥梁2.39km,隧道1.804km,路基2.39km;在历史文化名胜景区总长度1.57km,其中桥梁422m,隧道1.152km,路基33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