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 1运动与位置授课时间:月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内容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原因。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的起始课,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关于运动的前概念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为此本课首先通过看似矛盾的“现象”一引发学生质疑物体的状态(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参照物”,建立运动模型,探究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最后明白参照物是假定静止的,建
2、立“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观念。【学情分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经验,学生已经能够使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也基本能够以地面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但是并不知道“参照物”一词,对判断依据的理解和选择上仍存在难度,需要教学过程中格外关注。【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生活实例,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知道物质世界都是在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野辨别物质世界。2 .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其复合运动的分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辨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
3、】认识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笔、A4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古诗文引入:“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诗里哪里矛盾,为什么?3 .学生讨论,并进行猜测。4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书写标题:运动与位置)设计意图:通过一句看似矛盾的诗句,引发学生质疑:为何坐地也能日行八万里?谁在运动,又是怎样改变了位置?引出探究主题。二、探究参照物活动一:认识参照物1PPT中出示一幅动图,学生观察动图讨论图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并说明原因。2
4、 .要求: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讨论,分享回答并说明原因。(预测:同一物体学生有可能说是运动,有可能说是静止的,教师进行指导。)3 .总结: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4 .提问: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有什么特点?5 .学生思考并讨论。6 .教师补充:参照物是我们假定静止的物体,实际是运动的。活动二: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1 .PPT出示两幅不同视角的动图。2 .提问:说明这两幅图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3 .对比学生两次的回答,询问为什么同一物体会产生
5、两种答案。4 .教师总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5 .出示场景,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出示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学生判断谁相对于谁是参照物。出示场景(A、B、C)三个物体以不同速度向前运动,判断三者的运动方向。出示场景(足够长的火车载这汽车两者同时运动),判断速度。6 .总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速度、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设计意图:在运动模型中,动与静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会不同。通过多组实例的对比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三、巩固提升1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学生依据
6、所学的概念进行判断。2 .出示包含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的物体的动图。3 .学生判断。(预设:发现学生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所判断的运动方式不同)设计意图:在学会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后,反观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学生会发现:原来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也能通过生活提出科学问题。四、拓展延伸1你如何理解“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这句话。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相对运动的例子。设计意图:由于参照物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练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构建运动模型并能正确分析,得出
7、结论,也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坐在地球感受“静止与运动”的别样魔力,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诗句等多组实例的对比和描述,知道了动与静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会不同,加深了对“参照物”的理解。同时,学会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后,反观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六、习题巩固(一)填空题1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O2 .自然界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的。运动是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