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3.docx
《溶瘤病毒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瘤病毒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溶瘤病毒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3摘要近年来,溶瘤病毒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关于溶瘤病毒的改造、疗效和安全性等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使脑胶质瘤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目前,由单纯疱疹病毒改造的溶瘤病毒在日本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为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模式。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结果。同时,溶瘤病毒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给药途径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持续性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提高和优化溶瘤病毒用于脑胶质瘤的疗效和治疗策略。脑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M瘤,是原发性脑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2、口。而胶质母细胞瘤(G1iob1astoma,GBM)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类型,患者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4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2o贝伐珠单抗及电场治疗的应用,为GBM患者的带来一定生存获益,但总体生存期仍较短3。学者们仍在不断探索针对脑胶质瘤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治疗,通常使用经过改造的病毒或野生型病毒,利用基因改造或肿瘤细胞本身的特征,使病毒在肿瘤细胞内进行选择性复制4,5,6,7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肿瘤细胞内先天性免疫反应的激活8,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死亡9。肿瘤细胞裂解后,释放出肿瘤相关抗
3、原、病原体和细胞危险相关分子模式信号8,诱导机体产生对肿瘤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使得未感染病毒的肿瘤细胞也被识SiJ,从而减轻肿瘤负荷、重建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把冷肿瘤变热肿瘤10,此亦为溶瘤病毒治疗与其他免疫疗法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一口1。2023年,日本加速批准了基于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溶瘤病毒G47斓于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这为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模式4,12。我们对溶瘤病毒的主要临床试验结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表1各种溶瘤病毒的类型及特点一、溶瘤病毒的类型病毒名称遗传物质特征直径(nm)基因组大小(kb)依脑屏障穿透性免疫原性复制部位的谈病用双陡DNA2154.0无无细胞核和细胞班豚病毒
4、双饿DNA70-9035.0无无细胞核和细胞质缰小病毒中做DNA18*-285.0有石细胞核和细IH质呼吸道肠造病毒双健RNA7523.0有无掴胞质疗面及防炎病历正电fi1RA307.5W有效无细胞质新城疫病港ftnttKNA00-50015.0有无细胞质注:示相对于未暴镂者溶瘤病毒有多种类型。溶瘤病毒的自然宿主多为人类,新城疫病毒来自鸟类,细小病毒来自鼠类口3。DNA病毒主要包括疱疹病毒、腺病毒和细小病毒,它们一般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复制,遗传物质较多且较稳定,更容易进行基因改造14o除细小病毒外的DNA病毒,基因组较大,静脉注射给药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RNA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肠道病毒、脊髓灰
5、质炎病毒和新城疫病毒,一般在细胞质中复制,且基因组较小,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展现出比DNA病毒更好的溶瘤能力15,16。在实际的临床研究中,应根据安全性和治疗目的选择病毒种类。二、溶瘤病毒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多项溶瘤病毒治疗脑胶质瘤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我们重点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1exvirus,HSV-1)HSV-1是最常用于溶瘤病毒治疗的病毒,早在2015年,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工程病毒HSV-I,被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17J8o2023年,日本批准
6、HSV-1用于治疗脑胶质瘤4,12,随后,HSV-1病毒突变体G47ff1入临床视野。G47是一种具有134.5基因两个拷贝缺失、47基因缺失和ICP6位点IaCZ插入的三突变载体,是第三代HSV-1溶瘤病毒。G47AB有前两代病毒的特征,且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得到增强19oG47中的a47缺失使病毒对正常细胞的作用进一步衰减,但增强了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刺激作用20,21o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G47都较前代病毒表现出更高的细胞杀伤活性和抗肿瘤功效,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安全性21oTodo等22在2023年发表了一项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对19例残留或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分多次立体定向肿瘤内注射G
7、47,每次剂量为1109空斑形成单位,治疗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4.2%(95%CI:60.4%96.6%),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1zPFS)分别为20.2个月和4.7个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最常见的相关不良事件为发热,其次为呕吐、恶心、淋巴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该作者认为G47N台疗残留或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并提出在病程中更早进行G47N台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疗效,甚至有可能获得治愈。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注射G47砥,MRI图像上几乎立即显示注射部位的造影剂增强,整个增强病灶增大。这种爆炸坑样现象是G47N台疗后的胶质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 胶质 治疗 中的 研究进展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