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课题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2.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科学思维:1.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探究实践:1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2.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态度责任:1 .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3 .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气泡图整理已知的地球知识,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表达已知的
2、地球知识。难点: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 .PPt出示教科书“橡皮泥地球模型”图片,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学生推测出一一地球。追问:怎样判断出来的?(预设: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o这是一个地球模型,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2 .板书课题:我们的地球模型3 .提问: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问?二、探索探索一:写下“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1过渡:在此之前,你对地球的知识了解多少?这是我们的课前调查,仔细阅读并提出你的问题。2.展示: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课前调查表并汇总大家的观点。课3 .交流:指导学生小组研讨、交流4 .小结:
3、大家对于地球的知识的了解很多也很杂,接下来我们一起利用气泡图对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探索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1谈话: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观察验证新知,我们是否也程可以自己想表达的地球知识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呢?2 .观察地球结构模型(1)我们曾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微课视频出示便可,唤起学生对模型的认识、感受其作用,调动积极性)3 .制作我们的地球模型学(1)谈话: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知识?(学生各抒己见,符合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2)微课展示
4、“海陆模型”、“自转模型”制作方法(播放微课,解决制作当中可能存在的难点,方法仅供学生参考)(3)谈话:看完微课之后,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在知道了不同类别的模型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创习新,而不是按照微课视频做出千篇一律的模型,发展学生思维,以鼓励、激励为主)(4)动手制作模型老师提供材料,学生自行领取。由于时间关系,组内先做一个模型,时间允许可向老师申请做其他模型。(5)小组模型展示小组上台展示,说明模型类别其他组成员发言,从这个模型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如果有信息遗漏,制作组成员可补充选出每一个类别做得最好的组,给与奖励三、研讨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
5、知识?2 .对比不同的模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3 .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四、拓展观察常用的地球仪,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个模型上获得哪些知识。课堂小结地球是一个围绕着太阳转的超过40亿岁的球体。我们的模型有的切开后能直观地反映地球的圈层结构;有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有的能让我们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现象,探究相关问题。制作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以及检验我们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否正确。往后,我们要积极尝试制作其他的模型,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用模型准确表达所学知识的能力。板书设计1.我们的地球模型模型类别: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一JJ自转模型着太阳匚,教学反思本课是单
6、元的起始课。学生通过之前不断地学习、积累,对地球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还是杂乱的。因此,先做课前调查,再课上讨论、整理,最后完成已知地球知识的气泡图,能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并让其结构化。而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老师注意及时引导和鼓励。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课题2.2昼夜交替现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2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科学思维
7、:1.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探究实践:1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态度责任:1,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2 .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3 .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模拟实验验证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难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半被照亮的地球的图片。)这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现在我们正处于白天还是黑夜?另一半呢?(预设:正在上课的我们正处于白天,根据手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