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县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区县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根据审计制度相关规定,各区县设计部门明确了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原则、范围和方式。结合相关审计实践,对区县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一、区县级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的问题(一)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由来已久,一般区县级审计机关行政和事业编制共有二十个左右,实际在一线从事审计工作的业务人员也就十来个人,而每年计划内、计划外的审计项目(包括政府投资结算项目)上百个,审计人员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影响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的制约,审计人员不足也制约了审计覆盖面的扩大。
2、(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影响审计全覆盖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各种经济事项的方法日新月异,特别是会计核算软件不断升级,审计署开发的“A0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已经不能读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套和业务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语言编辑相关命令来完成查询、比对和分析等任务,而区县级审计机关缺乏掌握此类技术的审计人员,审计的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三)审计方式方法滞后在审计项目组织上没有完全做到审计资源优化组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在审计方法模式上仍以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为主,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四)复合型审计人才紧缺审计人员以财会类、工程
3、类审计人员为主,缺少计算机、资源环境、综合经济等方面的审计专业人才,不能满足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审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计、绩效审计等领域的审计需求,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五)交流学习不够审计全覆盖是一项新课题,需要各地审计机关认真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这期间交流学习的作用必不可少。但审计部门由于受自身的职业特点和繁重的审计项目任务所限,很少有机会外出集中学习和交流,影响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更新。二、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策建议审计全覆盖,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数量上的扩大,而是按“五有”要求,即有广度、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有力推进审计全覆盖。(一)
4、栗科学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一是根据审计对象的性质、职能、年度资金额度,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要常审不懈,一般审计对象一个周期内(一般5年)至少审计一次;二是对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任中审计。要彻底改变重离任审计轻任中审计的做法,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兼顾离任审计。(二)票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一是整合不同层级审计资源。要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对涉及全局性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实行上下联动,全面审计;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者审计调查。二是统筹审计项目资源。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资源共享,成果
5、互用,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能。三是统筹审计信息化资源。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优势,弥补审计资源的不足;四是统筹社会审计资源。在投资审计领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严格实行准入制度,择优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确保让社会服务成为审计力量的有益补充,实现审计监督工作的全覆盖。(三)要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管理素质、业务能力、组织建设,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强化审计人员交流学习培训,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岗位锻炼三方面着手,组织参加培训,到上级和兄弟区县交流学习,努力培养出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四)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一是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注重引进审计机关紧缺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各项技能培训,注重培养目前审计机关短缺的计算机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综合经济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力争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适应不同项目需求的审计工作。二是构建统一的审计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以“金审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发现疑点、精准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从而大大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全面、真实、及时反映审计工作成果,为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