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其术前筛选、植入术式等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同。为规范与推广S-ICD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共同组织了多名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就S-ICD的发展历程、适应证、术前筛选及准备、植入流程、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一、前言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突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SCD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经静脉ICD(TV-I
2、CD)应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有效地预防了SCDo然而,TV-ICD需要通过静脉将除颤导线送入右心系统存在静脉通路狭窄/闭塞导致植入困难,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导线断裂、感染、三尖瓣反流等导线相关并发症和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应运而生。S-ICD是不需要在心腔内放置导线而具有感知和除颤功能的新型除颤治疗系统,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无需经静脉路径,均埋于皮下,可避免TV-ICD所面临的导线相关并发症,也降低了系统性感染的风险。导线具有近、远端两个感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之间可组合成为3种感知向量。S-ICD可提供高达80J的除颤能量,并在除颤后提供30s的经胸
3、起搏。二、临床试验临床研究为S-ICD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不恰当电击(IAS)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证实S-ICD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SCD高危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而且克服了TV-ICD的部分并发症(表1)。(-)S-ICD的有效性(二)S-ICD的安全性(三)S-ICD的参数优化设置研究(四)S-ICD与其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兼容性和交互性研究三、适应证(-)S-ICD适应证的发展历程(二)我国S-ICD适应证的建议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的适应证推荐说明(推荐等级,证据等级)符合ICD植入适应证,没有合适的静脉通路,推荐植入S-ICD(,B-NR)符合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下 植入 心律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3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