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运行的市域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效运行的市域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构建高效运行的市域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这一创新模式对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网格化治理模式,是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将市域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基本治理单位,把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管理平台,有效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近年来,面对城镇
2、化进程中群众诉求的多样化,充分动员群众力量,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的提高。网格化社会治理在基层的覆盖率不断提升,在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层面成效不断彰显,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网格化+网络化”的格局成为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的抓手。但也应看到,网格化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建设规范还不统一。由于对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信息系统、管理事项、考核评价等未形成指导性的规范要求,造成网格化存在过度负重的倾向。囿于网格划分标准不统一、不规范,造成多种网格并存,网格“泛滥”。二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网格管理职责不清,协调联动机制不完
3、善,无法将网格资源整合成“一张网”,导致条块结合、联动处置的网格案件协作调处机制尚未发挥实质性作用,网格中心统筹调度处于空转状态。三是技术赋能还有差距。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系统性,标准和水平不一,造成重复建设突出,存在多个平台多个系统。各级网格中心平台的数据融合还面临诸多信息壁垒,网格化和信息化有效衔接并不理想。四是队伍建设还不到位。受各种原因和条件制约,网格员队伍构成复杂,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吸引力还不强,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同时一岗多责,压力大,工作前景不明朗。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亟需提高。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须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网
4、格化管理模式。要发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协同作用,加快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网络,推动网格治理新整合”。一要完善网格化治理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和相关法律制度。要明确目标定位,突出服务导向功能。规范网格的划分和标注,坚持方便管理、一格多用,无缝衔接的原则,合理划分专业网格和综合网格。实行网格事项清单制度,明确街道社区协助或委托办理事项。完善街道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理顺各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职能边界。推动考评制度完善和考评指标“瘦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基层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架构,明确条块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以属地为主、条
5、块尽责的市、区县、街镇三级管理体系。夯实街镇“五力”,构建“权责相应”的责任机制,整合街镇网格化中心协调指挥的联勤处置队伍,加强网格力量配置,建立常态化综治机制,稳步推动资源下沉。推动市域网格化联动治理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畅通跨部门协作机制。科学整合网格,以街道为轴,上下联通,切实将基层网格治理与综合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增强社区治理黏性和韧性。三要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延伸网格治理触角。要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为契机,构建基层智慧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依托市域治理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基层“一体化”治理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平台的健全和完善,实现职能部门信息系统与市级平台的无缝对接。持续推动部门联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加大信息化向网格渗透的力度。完善“网格化+微信群”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引导群众参与共商共治,推进治理齐上阵,服务零距离。四要加快网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优化网格员选拔聘用、管理使用与教育培训机制。逐步改善网格员待遇保障,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网格员职业晋升机制。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