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道德关系》5500字(论文)】.docx
《【《法与道德关系》55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与道德关系》5500字(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法与道德关系目录法与道德关系1关键词:法与道德道德判断社会秩序规范体系1一、法与道德的相互联系2二、法与道德的相互冲突3三、法与道德冲突解决措施4四、结语6摘要:法律与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大机制,在社会秩序调整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价值判断的多元化与法律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法与道德关系的探究,深入挖掘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冲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法与道德冲突解决的三大路径,即立法路径、司法路径和守法路径。通过法与道德冲突解决路径的提出,以期推动我国关于法与道德问题研究的深化,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关键
2、词:法与道德道德判断社会秩序规范体系法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样也是困扰着诸多学者的学术深水区。长期以来,法与道德的关系处在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交织关系当中,二者间的联系和冲突随着历史的沿革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也有所区别。早在人类社会初期,道德、法律和宗教三者相互交融,互为表里。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道德、法律和宗教三者逐步分裂、解体,法律从共同体中被剥离,三者形成相互鼎立的关系。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又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二者互为补充,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规范体系中不可或
3、缺的部分,是维系人类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有言:“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在中国话语体系下,抛却宗教对社会秩序的影响,道德和法律成为维系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下依法治国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大环境下,如何重新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法与道德的相互联系1、法与道德同属社会规范的范畴。在社会规范体系当中,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构建起了社会秩序的整体框架。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只不过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通过国家立法和司法机关制定和执行法律规范
4、,从国家层面维系社会秩序;而道德则是以自我约束和规范,以及社会舆论为实现手段,每个社会个体都会遵循自己内心的道德良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在社会层面则有大众舆论去规范人的行为。虽然法律与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本质是没有差别的。而且在某些领域法律与道德是互为补充的,一般而言,在道德无法进行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法律规范加以解决。而在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如爱情、友谊等,往往需要道德规范补充法律规定的空白。2、道德是衡量法律的重要标准。尽管当下实证主义法学思维在学界占据重要位置,自然法学派日渐式微。但自然法学派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知,即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标准,一直影响着世人。尤其是在二战之后
5、的战犯审判,再次提振了自然法学派的学术影响,人们对法律中所蕴含的道德因子深信不疑。自然法学思想的复苏使得各国在制定法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法律的道德性,以期通过制定良法来实现人的价值,促进国家对自己公民的人文关怀。当然,立法者将道德因素纳入到法律规范中的同时,道德本身也成为了衡量良法的重要标尺。一个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人性道德,是界定良法与恶法的重要参考系,只有所制定出的法律规范符合人性道德,能够保证公民的个人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遵守,才能得到人们的道德认可。而那些违背公民意志,背离人性道德的法律,如纳粹德国所制定的法律,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沦为历史车轮下
6、的祭祀品。3、法与道德产生发展的基础和目的相同。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便有什么样的法律与道德。因此,法律与道德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脱离了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法律与道德,是没有存在的根基和基础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和法律,同样会随着社会物质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另外,道德与法律同属与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构成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集合,是进行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国家暴力机关的执行下打击破坏统治的违法犯罪
7、分子,法律是阶级统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道德同样起到了阶级统治的工具作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系构建和道德内容的填充,大多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内在要求。二、法与道德的相互冲突。法律与道德尽管在某些领域是相通相融的,但二者间的冲突也是从未停息过的。法与道德的冲突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法律与“理”的冲突、法律与“情”的冲突。情与理是进行道德判断的两大标尺,合情合理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必备条件,而天理、人情、国法在某些领域又会产生冲突的情况。1、法与“理”的冲突。在我国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面对“合法合理”、“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的矛盾和冲突,法与理的冲突是法
8、与道德冲突的典型体现。例如,诉讼时效制度的存在,让看似合理的债权债务关系,因诉讼时效已过而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债权。又如,根据证据排除规则,通过非法程序去掉的证据不得作为法庭证据适用,最具典型的案例便是辛普森杀妻案,该案集中体现了法与理的矛盾和冲突。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德治的影响,国人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远远高于法治。尤其是在宋明时期,理学思想登堂入室,成为思想领域的正统思想,人们在理学思想的熏陶下,对天理的认知可谓根深蒂固。而法治作为西方舶来品,自中国近代时期引入以来便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人们对天理人情的过度依赖,造成我国法治建设举步维艰。在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与理的冲突必将会随着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与道德关系 道德 关系 5500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