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访学心得体会.docx
《2024年访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访学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访学心得体会11月16日至19日,在县教育局、镇学区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与两名同仁一起参加了由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小学骨干校长郑州访学培训。本着主动融入、虚心学习、积极沟通、学必所得的访学思路,现场观摩了郑州市经开区龙美小学、蝶湖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访学安排精细,内容丰富,有书香校园建设专题讲座、阅读示范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校长领导力经验分享、校长领导力工作坊、校园特色活动展示等,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之旅和心灵洗礼,所见所闻让我豁然开朗,震撼之余,深受启发,下面谈几点个人的认识。1阅读立校绽放书香“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J通过认真聆听龙美小学草房子-第一章秃鹤等三节
2、阅读(晨诵)示范课、龙美小学校长贺佩佩题为一起阅读一起生活的“阅读立校”创建纪实分享、龙美小学教师宋文化题为教育诸事读书为大的班级阅读故事分享,我思绪万千。晨诵,与黎明共舞,本质上是对生命的雕琢,而美好的诗歌本身,是对生命中最美妙东西的捕捉。学生晨诵内容以儿歌童谣、读唱唐诗、儿童诗、在农历的天空下、金子美铃的四季、古今中外文化经典为主。两所学校均认为阅读本身就是课程,阅读塑造思维,童年阅读方式决定一生思维方式,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思路清晰,引人注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萌芽级阅读者(5岁之前),坐在大人腿上听故事,和大人对话,读各种绘本;初级阅读者(小学一二年级),海量绘本阅
3、读,开展读写绘活动;解码型阅读者(小学三四年级),就要大量阅读,海量阅读,要有兴趣地读,读“桥梁书”,读整本书,大部分时间孩子是在读书本,而不是玩手机、看电视,三四年级读多少很重要,读什么不重要,三、四年级学生每月阅读量均在200万字到500万字之间,与海量阅读相伴随的就是整本书共读,老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心理阶段、教师生命气质、班级的现实情境等选择书籍,通过师生共读,一间教室里的师生将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将真正的生活在一起;流畅型阅读者(小学五六年级),广谱精读深读,五六年级读多少不重要,读什么很重要。当阅读走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必然是和写作结合在一起的,阅读自动化之后就是写作自动化。读书
4、之后,学生自然形成写作手稿,写作要有量,没有写作的量变就没有写作的质变,写作手稿是很好的尝试和提升写作能力的载体,这样就深化了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如五六年级学生在阅读了金庸小说系列之后,班级开展了射雕人物点评,学生的写作手稿质量上乘,数量充足,孩子们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有写不完的话,因为所读所写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因为阅读,孩子可以向好变化和成长,有些学生从不写作业,变成了热爱写作,让人欣喜。童话剧表演精彩万分,寓读于乐,每学期表演什么童话剧,是师生学期初就定了的,流程是选定书籍-共读-学习和练习剧本-竞选角色-排练-后半学期适时演出。与此同时,两所学校还开发了原创诗歌课程,校园里、花园
5、间、走廊里,随处可见学生的手写诗歌展示,原创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和常态,它是师生走过的路,每个孩子都会写童诗。在宋文化老师的班级,由于老师的“明察秋毫”,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书籍的交流活动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友好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不断激励,让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一向真、向善、向美、向好。他认为,阅读即为安心之法,美好的德行源自心性的润泽舒展,而心性的改变,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自我发现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修炼心性的过程,读书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2全人之美全面发展龙美小学、蝶湖小学都是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引领、指导下的特色办学的典范。
6、实施的是全人之美课程体系,含智慧课程(砥砺其思维、渊博其知识、尊重其异议)、人格课程(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充沛其德性、文明其德行、实现其自我)、艺术课程(丰富其感受、细腻其感官、优雅其仪容)、身体课程(强健其体魄、舒展其身心、维护其尊严),是一种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道德人格课程、五育融合课程。师生日常生活方式为无恐惧、无歧视、拒斥排名、相互激励,努力形成良性教育学循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待发展的人,学校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行为的问诊。两所学校都致力于办有故事的学校,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走向理想的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龙美小学每天的器乐日练、晨诵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访学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