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docx
《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班长遇上“事儿多”家长张瑞英每个班似乎都有被老师认定的“事儿多”的家长,但我们要对此保持警惕,因为教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家长的评价就很难保持客观理性,而这无疑会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六月中旬,中班有位班长准备回家乡发展,园里便安排刚送走毕业班的班长毛老师接手这个班级。毛老师很年轻,活泼大方,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而接手这个班级,毛老师最大的顾虑是,原来的班长非常优秀,家长工作做得也好,家长们对于中途接班的新班长一定会与老班长做对比。这种对比让毛老师很担心,让所有家长都满意太难了,更何况听说这个班级有几个“事儿多”的家长。面对毛老师的顾虑,领导带着新班长、老班长一起进行了工作梳理,对于班
2、上每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进行了沟通。就这样,老班长全力配合,新班长积极适应,两位班长的工作交接非常顺利,家长对新班长也非常支持和接纳。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七月中旬,我们一起欢送了老班长离职,也就进入到了暑期。家长要求增加配班老师一天晚上将近十点钟,我突然接到保教主任李老师的电话,讲述了这个班级发生的一件事。有个名叫画画的小朋友,在昨天中午便便之后,小屁屁没有擦干净,也拒绝让老师检查今天晚上,就在刚刚,画画妈打电话给毛老师交流这件事情,表示班级孩子多、老师照顾不过来,因此建议班级增配老师。毛老师接完电话立刻就把这件事反映给了保教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来电的目的就是和我商议,是否在下周给这个
3、班级增加一位老师。我有些困惑,目前班里只有一位老师在休假,但是相对于暑期幼儿出勤率而言,师幼配备比例适中,“班级增配老师”是从何说起呢?带着疑虑,我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得知早晨画画是保姆送来的,保姆已经向毛老师提起过这件事情,而晚上妈妈不放心就又打来了电话。我问:“早晨保姆向毛老师反馈完这件事情后,毛老师是否与家长进行了联系?你觉得家长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李老师说:“保姆沟通完这件事之后,毛老师表示了解了,后续没有再和家长联系。”我感到这是一件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发酵的问题,需要保教主任和班长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并且需要我们做出快速反应。“描画”家长心理过程下面就是我们站在
4、家长角度对整件事的梳理。昨天晚上,家长发现孩子的小屁屁没有擦干净,很心疼,心想一定要把这件事和老师说一说,以后不要再发生了。于是在第二天早晨上班前告诉保姆,送孩子入园时要向老师提一下昨晚的情况。保姆和老师沟通后,老师表示对此了解了。在这一天中,家长在工作中会时而想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且有些担忧,期望昨天那样的事千万不要再发生了晚上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的情况,虽然在这一天中孩子没再发生什么事,但是今天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心里不免思虑,老师有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难道昨天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家长带着疑惑不安的心情给老师拨通了电话,叙述了昨天的事情。老师表示,今后一定会注意的,自己昨
5、天中午没有在班上家长见老师没有承担责任的意思,于是就顺着老师的话说,看来班里老师精力不够,能不能多配个老师呢?总之要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啊。老师说好的,我向领导反映一下。两轮沟通后,家长真没什么可说的了。挂上电话之后,家长心里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越想越生气。错失三次沟通机会回顾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错失了三次沟通机会:第一次是忽略了对孩子细节的关注,画画在便便后不让老师检查,这时老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这个细节,让家长继续关注孩子;第二次是在第二天忽视了家长的间接提示,保姆向老师告知此事后,老师没有做出进一步沟通;第三次是忽视了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家长打来电话帮助老师找原因“老师照顾不过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长 遇上 事儿 家长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