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建设“新”在何处.docx
《新医科建设“新”在何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医科建设“新”在何处.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医科建设“新”在何处石依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医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继而引发了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的改变,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模式。2022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新医科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强国战略的要义之一。新医科建设“新”在何处?立足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国医科高等教育学府应做出怎样的应对与改变?针对这一问题,本刊采访广州医科大学校长冉丕鑫,破解题中之义。创新:新医科须守正传承而非推倒重建教育家:新医科是国家为应对新科技革命
2、和产业变革提出的“四新”之一,您如何理解这个“新”字?冉丕鑫:新翳科代表着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从内涵来看,新E科是在坚持经典医学的基础上,强调“医学+”交叉学科发展,创新医学专业教育、创新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从外延来看,新医科是映射“大健康”思想理念,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关注健康全过程。新医科的“新”还体现在学校规划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包括创新医学专业教育、创新医学学科建设、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教育家:新医科建设以来,广州医科大学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合作交流、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哪些特色探索和实践?冉丕鑫:广州医科大学立足自身优势,以需求
3、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多元协同、加强交流,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发挥优势,突破“卡脖子”难题。发挥呼吸学科优势,突破国家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同步强化附属医院特色学科与优势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同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领域合作,推动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业建设:多元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打造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以“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培养实验班(南山班)”为代表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协同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加强与中科院合作育人力度,培养生物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同
4、时探索以重大任务和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培养和储备高水平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我校还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国家急需的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合作交流:瞄准前沿,深化顶尖机构间交流。广州医科大学加强与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学术活动,发挥在呼吸领域的学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诊疗指南、标准和规则制定。深化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霍夫曼(JulesAHoffmann)教授团队、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Dawson教授团队合作,建设好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纳米科技平台等国际创新平台。此外,我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组建高水平国际联合攻关团队,培育高水
5、平国际合作成果。师资培养:筑巢引凤,建立高水平科研团队。一是加强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引进院士、“杰青”等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围绕他们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和创新平台。二是通过“揭榜制”推动建立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三是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革新:从“新理念” “新专业” “新方法”上下功夫教育家: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亟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学科间既要摆脱简单的叠加,又要符合交叉融合的内生需求,新医科建设要如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间的深层互动与融合?广州医科大学是如何实质性解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 建设 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