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docx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1)靶控输注(TCI)以药动学和药效学为基础,通过靶控输注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自动计算输注速度。实现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浓度稳定于预期值。麻醉医生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靶控输注使得麻醉过程更平稳,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还可预测麻醉维持效果、患者苏醒时间等。因为TCI有诸多的优点,所以说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双通道的没有Te1的注射泵可能四五千块钱一台,而单通道的靶控泵却要两三万。理解TCI,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点:血浆并不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效应室才是。TCI的类型按照目标浓度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效应室靶控:效应室药物浓度为目
2、标药物浓度血浆靶控: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缓慢,所需效应产生明显滞后,但诱导平稳。效应室靶控:效应室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优点是诱导迅速,缺点是为迅速提高效应室的药物浓度,导致一过性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设定值(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或ASA1n级以上的患者,我们常选用血浆靶控模式进行TC1输注。按照调节和控制方式开环TC1闭环TC1开环TCI:无反馈装置,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需要自主设定目标浓度。闭环TCI:通过反馈信号(如BP、HR、BIS等指征)自动调节给药系统。闭环TC1是最理想的靶控系统,它克服了个体间在药代和药效
3、学上的差异,可以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靶控目标是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而不是明确的药物浓度数值,按病人的个体需要自动调节给药速度,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也避免了观察者的偏倚。我们在使用输注泵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靶控输注,只有时量相关半衰期较短的药物适合靶控输入,最常见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具体临床操作起始,丙泊酚靶控血浆药物浓度4-6gm1开始诱导,持续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直至意识消失(OAA/S评分1分,对推动无反应)。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1OC),术中维持要高于此浓度。然后再给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6ngm1,后给予肌松药,待肌松药起效后行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麻醉维持建议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ugm1(高于患者意识消失浓度),瑞芬太尼2-4ngm1,肌松药静推或者泵注。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目标靶浓度。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丙泊酚浓度调整为患者意识消失时浓度,提前IOmin停用。保持瑞芬太尼1-1.5ngm1持续输入,直至缝皮结束。对于ASAnIIV患者宜采用“分步TCI”逐渐增加血药浓度。建议丙泊酚起始血浆靶浓度15ug1,每2min增加0.5ugm1,直至患者意识消失,此时应同样记录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病人入睡即刻启动瑞芬,起效血浆靶浓度建议为3ngm1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 基础知识 靶控输注 T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