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期末考察作业成人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期末考察作业成人礼.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化人类学期末考察作业无论在哪个社会中,人的一生必定经过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其所属团体内的身份和地位的改变,在社会中被赋予的角色也随之变化,因此,为了帮助人们顺利通过这些阶段和关口,人们举行仪式,这些仪式即为通过仪式。冠礼是中国古代伦理教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在帮助社会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去浅析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举办的成人仪式。在注重礼乐教化的古代中国,礼仪作为独特而精致的文化设计,一直是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的重要手段。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则是对即将跨入成年行列的
2、青年男子进行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礼仪,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的冠礼是在自家宗庙中完成,而今天的冠礼举办方多为学校。本文将展示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举办的成人仪式的具体程序和主要内容,分析成人仪式的道德教育功能,以期对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一、成人仪式的主要内容与一般图式冠礼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氏族的“成人礼”。“成人礼”也叫“入社礼”,是氏族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的必经仪式。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成人礼”在很多原始氏族部落中都普遍实行,虽然形式不相同,但大致都是在“男女青年”到了性成熟期,一连几年,通过部落所规定的各种程序和
3、仪式,接受一系列的训练和考验,其目的在于使即将成为部落成员的男女青年有必须具备的知识,有劳动技能以及困难和危险的境遇作斗争的能力。一般而言,”成人仪式的目的是要使个人成为完全的人,使他能够执行部落族的合法成员的一切职能。可以说,成年礼的举行其实是一次正规而完整的教育过程。文明社会的成人礼则不再通过各种各样近似于残酷的肉体考验形式来磨炼个人体质和意志品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象征符号与仪式来刺激与规范成年者的身心,让即将成年者在仪式活动的情境中体验身份的改变以及人生不同阶段的跨越。仪式总是通过语言和身体的程序化动作来完成的。古代的冠礼主要由冠者加戴冠冕、取字以及成人身份去进行交往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
4、的仪节、礼辞以及身体的程序化动作组成。而现代学校里进行的成人仪式意义与古代的冠礼一致而形式却大不相同,这或许是学校举行的原因,人数众多,只能因时因地去采取适宜且具有仪式感的方式举行。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的成人仪式的具体程序和主要内容大致如下:首先,此次成人仪式在年级组、校团委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下,整个活动方案安排紧凑,并提前通知个高三年级师生活动时间与流程,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成人礼这一天也是紧张高考复习中给学生充分放松的一天。8点30分,同学们集结在校园旗台广场前举行一场属于他们的青春典礼,典礼由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主持。典礼分为八个环节,具体讲授中国传统成人礼的起源、意义、仪式程序等。在雄
5、壮的国歌声中,同学们注视国旗,高唱国歌,开始了他们的成人礼仪式。同学们面对国旗,举起右手,在学生代表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同学们用誓言表白青春,用誓言向青春承诺。随后是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对家长和老师的感恩,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代表作了情真意切,充满期许的发言,家长们不仅送上了对孩子们最真切的祝福,更与孩子们做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代表们作了表态发言,勉励同学们珍惜青春时光,实现最美人生理想。在成长诗篇朗诵环节,由各班代表组成班级方队,激情朗诵出属于各班的青春赞歌,同学们感恩父母,感激老师,礼赞青春,憧憬未来,他们骄傲地高呼强国
6、有我,复兴有我!成人仪式还为同学们搭起了成人之门,同学们穿着自己喜欢的服装,踏上成人的之路。校长向迈向成人行列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校长指出,成人礼其实就是以一种特有的仪式向青春致敬,对同学们给予期望,寄希望同学们既志存高远,仰望心空又能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平凡和简单的事情做好,让青春以时代为背景,以责任为担当,以奋斗为底色,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业,以青春之名义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做一个无愧于新时代的合格公民。穿过成人之门的学生,有老师亲自为他们系上蓝丝带,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希望。最后老师与同学们拍照留念。二、成人礼的道德教育功能文化人类学者认为人类通常
7、依赖象征符号体系来传达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表明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价值和概念。以此来看,传统礼仪这种文化设计,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可以用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维、行为和情感;而体现在上述的成人礼中精心设计的繁复仪节都有特定的意义,以此来教育和启发个体。这些看似繁复的加冠仪式,实则是通过器物、服饰、言语修辞等象征符号构成的表达系统,传递其背后所隐藏的道德教化意旨。冠礼是中国古代伦理教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二作为成年礼教育,冠礼以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为基础,通过仪式活动来提示与强化个体的成人身份的转换,向其传输与其身份、角色相应的道德规范,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庄严的加成
8、人仪式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感,培育道德理性。总之,成人仪式在帮助社会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言辞,向成人者传输社会的伦理规范社会道德规范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在某种物化的形式中得到传递。成人仪式通过语词和人机互动将社会的价值理念传输给成人者,希望即将成人者认知、认同社会的价值理念并且内化为个体的行动准则。礼记冠义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因此,教即将成年的人如何做一个规范的成年人是举行成人仪式的目的,这主要通过礼辞来实现的。礼辞不仅对初成人者提出道德要求,同时也表达对他的道德期望与人生祝福,并以德与福之间的必然关联警戒成年者。古代成
9、人礼主要有三加,三加的祝辞各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劝诫与期望。现代学校的成人仪式的礼辞部分不拘泥于“仪式”,适度脱离一些仪式化的程序,将重心更多的放在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意识的构建,采用演讲、集体宣誓、励志人物亲临现场讲述真人真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仪式感并且在意识中有所感悟从而培养其责任意识。(二)通过象征与隐喻,提示与强化初成人者的成人身份转换。在成人仪式中通过一系列的象征与隐喻,提示成人者社会身份的转换和新的社会角色的获得,与角色相应的道德规劝则渗透在精致设计仪式的细节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变发式。“冠”的本意就是把头发盘到头顶上,先从根部束住,盘成髻然后加冠以固定,这也叫“
10、束发”,含有“约束”之意。表明一旦“束发”,加冠者的身份则发生变化,从此之后则需要接受社会道德律令的规范和约束。其二,改变衣着。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非常注重服饰和身份是否相称,衣服有标志身份的作用,代表人的年龄与社会地位。未加冠前,冠者穿童子的“彩衣”,加冠后则换成成人的“深衣”,外在形象的变化要求冠者认同新的社会角色并对内在心理进行调试适。改变发式与衣着在学校的成人仪式中并不直接举行,但在艺术活动举行前会提前告知学生可以换自己喜欢的发式与服饰,不受限制。发式与服饰类型不同古时的有严格等级次序,在这里只是作为一项象征与强调社会身份的转换。(三)明于人伦,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一个人从出
11、生到死亡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人生各种不同的阶段中,从自由无拘的、无社会责任的童年期到有社会责任的成年期是最重要的阶段。每个社会或群体都会想方设法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来帮助个体进行心理调适,实现角色的顺利转变。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冠礼是古代中国是为了帮助个体渡过“生命关口”而设计的仪式,是使个体从一个生物学意义的自我向“社会性自我”的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个体进行教育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对个体的社会化尤其是道德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明确的角色期待来完成的。关于这一重要意义的概念并不是一次学校的成人仪式就能突显的,这一教育意义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父子有亲,君臣有
12、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成人仪式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种仪式教育,让初成人者领悟并遵守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角色期待,并通过终身不倦的角色学习,真正做到人子则孝,为人弟则悌,为人臣则忠,为人少则顺,办好各种社会角色。以身训礼,陶冶道德情感,培育道德理性。关于礼仪的伦理教化功能,晚清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通论卷三中这样论述“古之圣人制为礼仪,先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非故以此为束缚天下之具,盖使人循循于规矩。习惯而成自然,嚣陵放肆之气潜消于不觉。凡所以涵养其德、范围其才者,皆在乎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圣人制定礼仪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希望通过对身体的规训来涵养人的道德,期望人能在
13、遵循规范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养成道德习惯和道德自觉。中国文化向来具有一种“身心互渗”的倾向,把人看成是一个具有情感与理性,身与心合一的存在物。礼仪一直是身体规训的重要手段,成人仪式通过一套程序化的身体动作、服饰和语辞等象征符号来营造一种肃穆神圣的气氛,仪式在塑造人的身心。变化气质、陶冶成人者的道德情感方面体现了其独具“神奇魅力”的力量。它在促进即将成人者明白并践行“成为一个”和“作为一个成人”所应具备的仪态和辞令的同时,也形成了其内在的道德自觉。三、成人仪式在当代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冠礼是中国古代伦理狡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促进个体德性养成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成人礼教育,冠礼以个体的生
14、理与心理变化为基础,通过仪式活动来强化个体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转换,向其传输与其身份与角色相应的道德规范,促进个体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虽其根植于古代宗法社会,但其所蕴含的“合理内核”却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注重礼仪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古代中国,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别设计不同的礼仪来“育人以德”,促进个体的社会化顺利进行。如家庭场域里有冠礼、笄礼、婚礼,社会场域里有乡饮酒礼、乡射礼等。“礼仪教化的特点是行为化的,它采取示范。模仿。感染。暗示等身教方式,首先规范那些具有极大生理冲动和
15、重要生命意义的本能活动,如食、色等。”作为成人礼教育,冠礼把道德教育寓于意识活动之中,以一种具体而感性的方式刺激人的身心,涵养人的道德理性。当代道德教育的突出景象是注重道德理性的培育,道德教育抽象话与概念化,而缺少感情的启发,仪式活动也因“以学业为重”而缺失。古老的冠礼转化成适应现代需要的成人礼可以帮助年轻人顺利完成向成人的过渡,培养成人明确的角色观念。其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到的不是脱离日产生活世界的抽象概念,而是在生活中得以展示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模塑人的身心,而不是远离生活。也就是说,道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面向生活,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最后,道德教育要整体化和社会化。所谓道德教育的整体化和社会化,可以从个体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来说明。从时间上讲,也就是从个体的人生发展阶段来讲,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始终,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人生的某一阶段;从空间上讲,也就是从个体的生活场景变化上讲,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