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工作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衡水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基础保障和导向作用,进一步转变我市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健康衡水建设,根据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8)182号)精神,结合全市医疗健康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居民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医疗服务内容和空间
2、,使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医疗健康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医疗健康服务更加公平、优质、精细、便捷,为推动健康衡水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23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监管和保障体系持续创新,医疗健康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智慧、精准,服务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实惠。二、重点任务(一)构筑协同高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1 .建立完善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电子政务
3、外网,促进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加快建设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重点采集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方面数据,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2 .加强标准化建设。依据国家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和相关标准体系规范,组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强化省统筹区域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推广相关数据标准落地与应用。积极组
4、织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参与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3 .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建设,整合院内各类系统资源,逐步实现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集成与统一管理。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要尽快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全市三级医院到2023年底前要全部实现。大力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全数据实时交换。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积极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二)推广“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1 .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依托医疗机
5、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可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所有在线开具的诊断和处方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并建立患者电子病历。到2023年,市直至少建设1家互联网医院,鼓励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监管系统,接入所有互联网医院,实现统一监管。2 .健全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动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医疗机
6、构通过市级、县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二、三级医疗机构间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推进区域120指挥调度系统、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通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做好患者信息规范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等工作,实现急救窗口前移,提高急救效能。3 .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断延伸,逐步建立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在县域内积极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推进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到2023年,全市6个贫困县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
7、。4 .推进移动医疗应用。到2023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现为居民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侯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医疗机构可以利用健康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等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5 .利用互联网提供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重点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等在线服务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审核、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准做好随访评估和分类干
8、预等工作。创新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在保障健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市居民和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服务,引导群众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使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向公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流行预警和防治知识,以及营养健康等公共卫生常识。6 .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综合监管系统,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家庭医生在线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处方延伸等服务。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探索并形成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签
9、约服务感受。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三)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基于互联网开展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提升药品供应保障和短缺药品的监测预警能力。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鼓励推广“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探索基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提供中医药服务。(四)推进“互联网+”医疗
10、保障结算服务1 .加快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逐步拓展覆盖社会保障卡支付、居民健康卡支付、银行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结算,探索实现多卡通用、脱卡就医,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和更加便利的服务。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双创”人员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 .制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建立
11、健全我市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积极研究推行电子医疗收费票据措施,确保群众能够便捷获取。开展网络支付业务要遵守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网络支付相关规定,守住资金安全底线。(五)力口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建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逐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医疗工作者在线开展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
12、手段,推广普及适宜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开展健康科普公益宣传,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六)推进智慧医疗创新发展动能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等,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际检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性病筛查、主动干预。(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
13、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企业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步伐,部署大容量光纤宽带网络,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高速率、高可靠、质优价廉的网络接入服务。完善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支撑开展急救车载远程诊疗。重点支持高速宽带网络普遍覆盖城乡各级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向农村医疗机构延伸。(八)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1 .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健康医疗大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安全可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医疗设备等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明确防护责任,制定防护措施,落实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等
14、重点工作,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2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安排,建设全市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并与国家和省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数据、个人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对非法买卖、泄露信息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患者信息等敏感数据应当存储在境内,确需向境外提供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三、保障措施(-)建立沟通机制与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市“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导小组,根据工作
15、需要召开会议,建立推进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二)完善多元化投资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信息化投融资机制O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储备和可持续发展。(三)加强新业态政策支持与监管。积极研究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在线诊疗、电子处方等应用的配套政策。推动医疗健康行业与互联网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减少事前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评价监督奖惩机制。(四)组建复合型专家顾问团队。加强智力支撑,引进和培养一批既了解医疗健康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领域复合型人才,组建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专家顾问团队,为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智力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