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docx
《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2022年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展现遗产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农业文化遗产是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所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同时,气象服务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气候对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而言,气候条件可以从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方
2、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类型、分布以及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形成的以温度差异为主要特征的纬向分布,因海陆关系形成的以湿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经向分布,因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多种因素组合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光照、温度、降水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农业气候资源,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长期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制度形成与演变、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与演化,以及空间迁移。同时,也因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而影响着农业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例如,除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因素外,气候暖干化趋势是造成包
3、括哈尼梯田在内的许多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其次,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使之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态的特殊遗产类型,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首要和基础性功能。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以外,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正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人们生态智慧的表现,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通过物种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合理配置及相应的生态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气候变化 背景 中的 农业 文化遗产 保护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