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研发解耦分析方法与实践.docx
《应用研发解耦分析方法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研发解耦分析方法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自2017年起,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和内部数字化转型要求,工商银行启动智慧银行生态建设工程(EeOS),实现信息系统的“代际”跃升,打造了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体系。其间,工商银行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分层解耦的企业级IT架构,实现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融合统一。与此同时,工商银行还创新构建了基于业务架构的管控机制和研发模式,例如,建立组件化研发机制,实现业务模型的高效传导,促进IT对业务的一致性承接,并大力推进板块化研发,实现架构布局与研发分工合理匹配。在此基础上,为持续完善研发分工体系,工商银行对研发解耦的分析方法与改进措施展开了深入探索。一、研发耦合概述与应对思路在信
2、息科技领域,高内聚、低耦合是衡量IT系统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核心目的即在于增强程序的可重用性和移植性。实际工作中,为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一家企业的IT系统通常会涉及大量应用,且不同应用间还会通过服务调用、文件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此类交互即为应用间的耦合。当用于交互的服务和文件发生变化时,往往还需要调用方同步进行修改,从而导致了研发层面的耦合。简而言之,应用间的耦合无法避免,否则可能会再次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但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耦合带来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应用间的耦合并不代表研发耦合,例如,如果应用对外服务设计足够灵活、具备前瞻性,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可直接复用,就
3、能够有效减少研发耦合。实践中,企业一般会选择对IT系统进行分层分组设计,同时建立应用层组模型来区分IT架构中的“稳态”和“敏态”,并对其实行差异化管理,以有效减少应用间耦合。基于这一方法,本文以银行业典型的IT应用架构层组模型(如图1所示)为基础展开了研发解耦分析。图1银行业典型的IT应用架构层组模型结合上述模型,工商银行在构建渠道、产品和基础服务时分别遵循了以下理念:一是在渠道建设方面,保持渠道和产品分离,并确保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可得到一致的体验和服务。二是在产品建设方面,对不同类型产品按高内聚的原则进行分组,形成产品“板块”,且“板块”之间为松耦合关系。三是在基础服务建设方面,产品层各应用
4、提供稳定的公共基础服务,并避免因修改导致上层应用出现大面积配合改造。此外,为进一步降低研发耦合,工商银行采用板块化分工方式,将产品根据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板块,同一板块的研发分工尽量归属同一研发部门,从而避免同一业务部门与多个研发部沟通。二、研发耦合量化分析方法与实践现阶段,研发耦合与应用架构规划紧密相关,因此研发耦合分析需要与架构规划的原则和要求相结合。基于这一认知,笔者团队总结了一种面向研发耦合的量化分析方法,即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现,直接研判当前存在的研发耦合热点,从而为问题分析和优化措施提供依据。具体而言,研发耦合分析流程主要包括评估指标制定、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可视化展现、问题分析挖掘、制定提
5、升计划等五个步骤(如图2所示)。1.评估指标制定2.数据收集整理3.数据可视化展现4.问题分析挖掘5.制定提升计划图2研发耦合分析流程1 .评估指标制定研发耦合的最大影响在于跨团队的沟通和协调,因此指标选择上可以从跨团队的配合次数和配合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其中团队级别越高,影响就越大。例如,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在全国有7个研发部,研发分工遵循“板块化”的原则,研发耦合度最大的影响体现在跨研发部的沟通和配合。为此,笔者团队选择了跨研发部的需求作为评估指标,同时将配合工作量作为辅助指标。在需求管理上,工商银行一般将需求项作为基本管理单元(需求项指具有业务价值并能产生业务效果的,包含端到端完整业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研发 分析 方法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