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7—10章节要点).docx
《心理学(7—10章节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7—10章节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发展心理1、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性过程,即量变的过程。阶段性表现在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质要素,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可以标志出来的阶段,即质变的过程。(2)方向性与顺序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所以教育和训练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不平衡性人一生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照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4)个体差异性
2、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但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有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是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知外部世界,即思维与动作密切相连。10个月时,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之后,儿童可以将自我从外界客体中区分开来。(2)前运算阶段(26)a以表象性思维为主。在感知运动活动的基础上,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且这种思维为智力活动的主要形式。b自我中心主义。儿童能区别自己和外界事物,但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c中心片面性。儿童在观察事物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最感兴趣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d不可逆性
3、。可你显示是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只能沿着单一的方向进行,正因如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行成“守恒”的概念。e非变换性。在观察事物时,只注意开始和结果的状态完全忽略过程状态。(3)具体运算阶段(7-11)克服自我中心性,个体思维具有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以及整体性等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主要特征是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的处理客体。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这一时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抽象性,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婴儿期(0-1)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
4、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起(1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青春期(1218)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 口唇期(0-1岁),性感区在嘴唇及牙齿,通过吮吸、撕咬可
5、以产生快感;(2)肛门期(1-2岁),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操纵与控制作用。(3)性器期(3-6岁),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对生殖器感兴趣。此时儿童出现“恋母情结”和“认同作用”。(4)潜伏期(6T2岁),兴趣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转身外界环境,男女分界明显,。(5)青春期(12岁以后),开始学习与异性相处,对异性感兴趣,形成良好的两性关系等。5、青春期思维的发展:(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逐渐摆脱经验的限制,从而完全用理论进行逻辑推理。(2)辩证思维的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特征。(3)思维追求新颖、独特,喜欢标新立异并具有
6、浓厚的个人色彩。6、情绪的发展:特点:情绪的波动性和两极性比较明显;情绪的心境化和易感化比较明显情绪的内隐性逐步增强;情绪的控制能力快速提高。调节方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意志调节法、幽默法、补偿法。7、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特点(1)自我体验十分敏感。自尊心最强烈而又最脆弱,喜欢与他人比较,对自己各方面优缺点敏感,对他人的评价容易夸大,虚荣心较强。(2)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快速增长。自我认识逐步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认识。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途径多样化、结果更加全面丰富、客观性有所提高、稳定性逐步增强。(3)自我控制方面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要色彩浓厚。果断性增强,但行动的盲
7、目性较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行为和情绪的冲动性大(兴奋与抑制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调节的时间还有限。8、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1)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青春期发展初期。表现出害羞内向,不安和反感;有疏远开始接近;异性爱慕阶段;择偶尝试阶段(恋爱期)。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2)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原则和适度原则)(3) 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4)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10 章节 要点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