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10179临床血液学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410179临床血液学检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血液学检验(C1inica1Hemato1ogicExamination)课程代码:26410179学分:4学时:9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人体机能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学、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夏薇陈婷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谷俊侠陈秀芳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开课学院:医学院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临床血液学检验”是血液学的
2、分支学科,该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课程以血液学基本理论和血液病为基础,讲授应用物理学、化学、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和技术,对人体的血浆(血清)、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骨髓组织等标本等进行检验的方法,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血液病和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对常见血液病和相关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血液学检验基本技能和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还适当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的相关进展,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初步科研能力。(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3、本技术,掌握常见血液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课程目标2:具备结合临床病例提出实验室检查方案,分析、解释相关检验结果的能力;具备常见血液病骨髓涂片的阅片能力;具备根据临床出血表现,选择合适的止、凝血检验项目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跟踪学科进展的兴趣和方法,培养初步科研设计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 .毕业要求3:熟练掌握常见临床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和诊断。2 .毕业要求4: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熟悉常用检验仪器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3 .毕业要求5: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熟悉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常用的医学统计方法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医学检验工作能力。4 .毕业要求6: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绪论(-)课程内容(1)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性质、任务。(2)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关系。(3)课程的知识模块、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成绩评定。(二)教学要求了解“血液学”的概念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定位和作用;掌握“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即该课程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和研究
5、血液、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为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熟悉“临床血液学检验”在血液病的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前景;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模块、课时安排;了解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成绩评定。(三)重点与难点“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性质、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模块。第一章造血、造血调节及造血检验技术(一)课程内容(1)造血及造血调节。(2)血细胞形态学。(3)骨髓象检查。(4)血细胞化学染色。(5)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二)教学要求掌握造血器官、造血干/祖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的概念;掌握血细胞发育的一
6、般规律;掌握骨髓粒、红、巨、淋、单等各系各期细胞形态特征;掌握骨髓铁染色、POX、NAP、PAS、氯乙酸AS-D蔡酚酯酶、_醋酸蔡酚酯酶染色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方法、正常骨髓象特征;了解骨髓活检的方法和应用,了解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主要应用及进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骨髓各系各期细胞形态特征,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和正常骨髓象特征。难点:骨髓各系各期细胞形态特征,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第二章红细胞检验技术及红细胞疾病应用(-)教学内容(1)红细胞疾病概论: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思维。(2)缺铁性性贫血(
7、缺铁贫):缺铁贫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铁代谢指标、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缺铁贫的诊断,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与铁粒幼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和继发性贫血鉴别。(3)巨幼细胞贫血(巨幼贫):巨幼贫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4)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再障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需要与哪些可引起三系减少的疾病鉴别。(5)溶血性贫血(溶贫)概论:溶贫的概念、分类、一般临床表现,溶贫的实验室一般检查。(6)常见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1HA)、地中海贫血、异
8、常血红蛋白病等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二)教学要求掌握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思维;掌握缺铁贫、巨幼贫、再障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熟悉上述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分类,掌握能确定溶血性贫血存在的实验室依据;掌握HS、PNH、AIHA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确诊实验。掌握血红蛋白病的概念,熟悉血红蛋白病的分类。熟悉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案;了解红细胞检验技术及红细胞疾病相关进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依据;HS、PNH、A1HA的确诊实验;地中海贫血、
9、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案。难点: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第三章白细胞检验技术及白细胞疾病应用(一)课程内容(1)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论: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概念、WHO分类总揽。(2)急性白血病总论:FAB和WHO分类/分型,发病机制,一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3)急性髓系白血病(AM1):WHo分类/分型,各型主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概念,WHO分型,各型主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5)骨髓增生性肿瘤(MPN):MPN概念,CM1、PV、ET、PMF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11):A11概
10、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11):C11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8)淋巴瘤:淋巴瘤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9)浆细胞肿瘤:MM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浆细胞白细胞的概念;浆细胞瘤的概念及诊断;MGUS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10)其他白细胞疾病:HPS类白、脾亢、传单、类脂质沉积病的概念。(二)教学要求了解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概念及分类/分型;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一般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一般表现及实验诊断思路;熟悉AM1的FAB分类和诊断标准,掌握WHOAM1分类及各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掌握MDS
11、的概念、WHO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掌握MPN及CM1、ET、PV、PMF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了解淋巴瘤的概念、临床特点和WHO分类;掌握A11、C11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熟悉浆细胞肿瘤的概念,掌握MM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熟悉浆细胞瘤、MGUS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熟悉HPS、类白、脾亢、传单、类脂质沉积病的概念;了解白细胞检验技术及白细胞疾病相关进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以上要求掌握的内容中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及与诊断有关的实验指标。难点:各种白血病、MDS的分类/型。第四章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
12、(一)课程内容(1)血栓与止血概论。(2)血管、血小板的止血作用。(3)凝血机制:凝血因子,凝血机制,凝血激活标志物。(4)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组成,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作用。(5)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组成,纤溶激活机制;纤溶降解产物的作用。(6)血栓:血栓分类,血栓形成机制。(二)教学要求掌握血管、血小板止血机制,掌握凝血、抗凝、纤溶机制,熟悉血栓形成机制。了解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相关进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血小板的功能,凝血机制,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作用,纤溶机制。难点:血小板、凝血、纤溶激活的标志物。第五章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和相关疾病检验(一
13、)课程内容(1)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BT,vWF,TM,DM-6keto-PGF10检验的方法和临床应用。(2)血小板检验:PAgT、血块退缩实验、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PF3有效性检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3)凝血因子检验:PT、APTT.TT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凝血因子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4)抗凝血系统检验:血浆抗凝血酶、血浆蛋白C、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浆肝素及类肝素物质、血浆狼疮抗凝物检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5)纤溶活性检验:血浆P1G、t-PA、FDP、D-D检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6)一期和二期止血缺陷的出血特点及其筛查试验。(7)过敏性紫瘢出血特点、实验室检查及
14、诊断。(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9)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10)血友病与血管性血友病出血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11)DIC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筛查及诊断。(12)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概念。(13)抗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测项目选择。(二)教学要求掌握BT、VWF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TM、DM-6keto-PGF10检验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掌握PAgT、血块退缩实验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PF3有效性检测的原理、方法,掌握其临床意义;掌握PT、APTT.TT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凝血因子测
15、定的方法,掌握其临床意义;了解血浆抗凝血酶、血浆蛋白C、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浆肝素及类肝素物质、血浆狼疮抗凝物检测的方法,掌握其临床意义;了解血浆P1G、t-PA测定的方法,掌握其临床意义。掌握FDP、D-D检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掌握一期和二期止血缺陷的出血特点,能够通过实验室筛选进行初步区分;掌握过敏性紫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的概念、出血特点或临床特点,掌握上述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方法及实验室诊断依据;掌握D1e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筛查;熟悉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的概念,熟悉抗血栓和溶栓治疗要采用哪些项目进行监测;了解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相关进展。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红系、巨核系形态观察3验证必做22粒系形态观察3验证必做23淋巴、单核系、浆细胞系及其他少见细胞形态观察3验证必做24POX、PAS、NAP染色3验证必做25正常骨髓象分析3验证必做1、26增生性贫血与再障骨髓象对比分析3验证必做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