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10065病理生理学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410065病理生理学B.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B(Pathophysio1ogyB)课程代码:26410065学分:2学时:32(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解剖,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适用专业:药物制剂,、药学、医学影像学教材: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8版开课学院:医学院课程网站:(选填)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它是一门与多科学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
2、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临床课程,认识及防止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教学上采用讲授、自学、课堂提问、讨论和机能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为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本门学科与前期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等都有密切关系,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我院、我室的实际情况,共安排理论学时为36小时。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教学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
3、自学能力,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分析、综合和思维能力。(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 .掌握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2 .掌握各章节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改变。3 .运用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判断这些现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打下理论基础。4 .T解各章节临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 .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课程目标2:1 .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
4、培养,即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重点阐述病理生理学的概念;详细讲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内容。2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教学要求1 .掌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1Ogy的概念;病理过程;临床综合症(Syndrome)的概念。2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任务(2)
5、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3)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2 .难点(1)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2)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课程内容1 .健康与疾病详细讲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2 .病因学重点阐述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原因和条件之间的辨证关系;介绍生物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3 .发病学详细讲解损伤和抗损伤、因果交替、整体和局部等一般规律及疾病发生的体液机制和组织细胞机制;介绍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和分子机制。4 .疾病的转归重点阐述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和
6、脑死亡的概念;介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两种概念和目前脑死亡的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二)教学要求1 .掌握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2 .熟悉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机制;死亡(death)的诊断标准。3 .了解健康和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的转归;康复。(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转归,脑死亡2 .难点脑死亡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课程
7、内容1 .介绍水、钠的正常代谢。2 .介绍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3 .低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4 .高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高钠血症。5 .正常血钠性容量过多(水肿)详细讲解水肿的概念;重点阐述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详细讲解水肿的特点6 .详细讲解正常钾代谢7 .低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8 .高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9 .一般介绍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的影响。(二)教学要求1 .掌握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熟悉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掌握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掌握钾平衡的调节因素;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2 .熟悉水肿的特点,熟悉钾的生理功能;熟悉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3 .了解正常人体液的容量与分布及影响因素、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人体水电解质摄入与排出途径;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体内分布;了解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机制。(2)水肿的概念、病因和机制。(3)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
9、概念、病因和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2 .难点(1)三种脱水的比较(2)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一)课程内容1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介绍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酸碱物质的来源;重点阐述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2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介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重点阐述pH、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等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3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重点阐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
10、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详细讲解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呼吸性酸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了解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介绍酸碱一
11、致型、酸碱混合型的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5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和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介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二)教学要求1 .掌握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及正常值;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2 .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12、;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3 .了解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则;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特点。(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Henderson-Hassa1ba1ch方程式。(2)几个重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AG),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反常性碱性尿,反常性酸性尿等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分类概念。(3)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
13、毒。2 .难点(1)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代偿公式的应用和判断原则,肺、肾调节进展,二重、三重酸碱失衡。第五章缺氧(-)课程内容1 .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详细讲解缺氧(hypoxia)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一般介绍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2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重点阐述它们血氧变化的特点3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详细讲解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细胞代偿性变化和损伤性变化。4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般介绍缺氧的治疗原则及氧中毒(二)教学要求1 .掌握缺氧(
14、hypoxia)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概念、意义及其正常值;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血氧变化的特点;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代偿反应和损伤性变化。2 .熟悉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各类型缺氧产生的原因。3 .了解缺氧治疗的原则和氧中毒。(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2)各型缺氧的发病机制。(3)呼吸与循环系统功能在缺氧时的变化2 .难点(1)各型缺氧的发病机制。(2)呼吸与循环系统功能在缺氧时的变化第六章发热(一)课程内容1 .概述重点阐述发热(fever)
15、的概念,详细讲解发热和过热的区别。2 .病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种类及体内产物;重点阐述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详细讲解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及体温调节中枢;一般介绍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的中枢介质;重点阐述体温调节的方式、发热的时相和各期的热代谢特点。3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一般介绍发热时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水、盐及维生素代谢等物质代谢的改变;发热时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发热对抗感染能力、肿瘤细胞的影响和争性期反应。4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介绍发热的利弊、发热的处理原则和区别对待。(二)教学要求1 .掌握发热(fever)、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2 .熟悉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发热时相及各个时相的热代谢特点、机制和表现;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3 .了解发热的利弊及发热的处理原则和区别对待。(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重点掌握体温升高、发热和过热的概念以及三者的区别。(2)重点掌握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原的概念、种类。(3)重点掌握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