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终.docx
《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测量降水量课型 模拟实验、测量、研讨 授课人 施邢飞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教材分析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
2、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学情 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
3、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分析 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而雨量器测量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单位是毫米的原理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难点所在。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科学探究目标教学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难点:理解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的原因。教学准备喷壶、透
4、明直筒杯、刻度条、计时器、毛巾、大塑料盒教学过程聚焦(2013年余姚水灾,引入测量降水量)一一探索(理解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简易雨量器,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一一研讨(不同的降水形式怎么测量)一一拓展(课后长期观察活动,认识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聚焦1 .播放余姚2013年特大水灾视频。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2 .是的,根据气象局数据,余姚这场特大降雨,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在三天里倾泄在我们余姚,而一个西湖水量为1100万吨。3 .你们想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算出这三天的总水量的吗?4 .今天我们来学习测量降水量。观看视频;这场雨太大了观看视频
5、,直观感受降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数据出示,引学生思考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到后续的学习。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1 .在气象站中,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出示雨量器图片)仔细观察,这几个雨量器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2 .是的,这些直筒形的容器可以把落下来的雨水收集在容器内,来测出降水量的多少。3 .今天施老师也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直筒圆柱形杯来模拟测量一场降水。观察前,准备好活动单,看到活动一。之后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比较降水时大小杯中液面上升速度和降水后两个杯子中水面高度,记录在活动单中。4 .请小组汇报你们的发现。5 .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 教案 小学 科学 测量 降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