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界面感染相关病理与防御机制2024.docx
《母胎界面感染相关病理与防御机制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胎界面感染相关病理与防御机制2024.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母胎界面感染相关病理与防御机制2024妊娠期感染严重威胁着围产期母儿健康,是多种妊娠相关疾病的高风险致病因素。更为严重的是,致病微生物的母胎垂直传播可诱发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胎盘作为母胎间物质运输及信号传递的纽带,发挥了强大的抗感染屏障功能。深入理解母胎界面感染的病理特征、诱发不良母胎结局的致病规律以及胎盘抗感染的防御机制,对于减少妊娠期宫内感染诱发的母儿危害意义重大。01胎盘组织的防御机制妊娠期母体免疫系统需要做出一系列生理性调整来应对半异源的胎儿,这些适应性生理变化在保障妊娠建立与维持的同时,总体上也增加了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为了规避致病微生物的威胁,胎盘在漫长的进化过
2、程中发展出强大的防御屏障机制,包括物理性屏障、抗感染分子的释放以及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等2O然而,并非所有致病微生物都可被胎盘有效拦截,经典的TORCH病原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已针对性地进化出破坏和利用胎盘防御机制的策略,从而有效地绕过或削弱胎盘屏障进行垂直传播。目前,我们对于致病微生物跨越母胎界面到达胎儿体内的动态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分子学基础的了解尚不深入,多种途径可能参与其垂直传播的过程。其中通过感染漂浮绒毛中与母体血液直接接触的合体滋养细胞Syncytiotrophob1asts,STB)以及锚定绒毛处与母体蜕膜接触的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1
3、1oustrophob1asts,EVT),从而不断地深入胎盘绒毛核心可能是多种病原体在母胎界面完成垂直传播的主要方式20此外,致病微生物也可通过胎盘旁路途径如羊膜囊或基底蜕膜感染胎儿30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些病原体无法直接跨越母胎界面,但在胎盘局部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诱发胎盘功能异常,从而间接地影响胎儿宫内生长及发育4o因此,了解妊娠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胎盘病理变化对我们深入探究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1 物理屏障滋养细胞独特的结构特征为胎盘执行高效的抗感染防御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理屏障。病原体可以削弱或利用细胞间连接如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桥粒从而帮助自身穿越上皮屏障5-6o
4、然而,通过滋养细胞融合而形成的STB先天缺少细胞-细胞间连接,故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利用此途径跨越滋养细胞层。除此之外,STB具有独特的细胞骨架特征,如细胞表面的刷状绒毛结构及内部致密且无序的肌动蛋白微丝网络,可有效限制微生物如李斯特菌等的附着和入侵7o1.2 先天免疫屏障1.2.1 抗感染分子的释放胎盘滋养细胞拥有强大的分泌能力,可以释放多种抗感染分子及炎性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被认为是胎盘对抗病毒感染的首要效应分子80STB作为一种上皮类型的细胞,可在生理状态下分泌大量In型IFN(IFN入s),且其分泌作用随着妊娠的进程不断加强90滋养细胞分泌的IFNAs已被证实可帮助
5、自身及其他非滋养细胞抵抗多种病原体,包括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的入侵和垂直传播10oIFN发挥抗感染生物活性主要通过与相应的跨膜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诱导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1atedgenes,ISGs)的表达110ISGs可在多个环节(如吸附、进入、复制和释放等)抑制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例如,Ding等12发现,胎盘来源的IFNB可特定地通过调控ISG20的表达,阻断ZIKV在滋养细胞中的复制并挽救相关不良妊娠结局。在整个妊娠期间,母胎界面高表达经典的病原微生物模式识别受体,其在响应外来病原体入侵
6、时可显著激活下游的抗感染信号并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1eukin1,I1-1)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等,从而为胎儿的健康发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13O有研究表明,抑制人类胎盘外植体中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可使李斯特菌更易于感染滋养细胞,表明胎盘分泌I1-IB等细胞因子是母胎界面抵抗致病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途径14o另外,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Chen等15发现,妊娠中期母体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会促进胎盘组织中ISGs(IFITM1和GBP2促炎基因(CXC18和I1-1B)以及补体基因(CD62E和CD62P)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胎盘强大的病原体感知和应答能力
7、。但值得注意的是,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与病原体感染后胎儿宫内死亡、胎盘发育障碍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I1-1R的基因缺失及抑制剂处理均可显著挽救疟原虫及李斯特菌感染所导致的胎盘功能受损和胎儿生长受限提示I1-I炎症信号的异常活化是妊娠期感染诱发不良母胎结局的重要因素16-17o最近,Yockey等18研究表明,尽管与工型干扰素受体(typeIIFNreceptor,Ifnar1)杂合子胎鼠相比,Ifnar1完全缺失的小鼠在ZIKV感染后体内有更高的病毒滴度但只有Ifnar杂合子胎鼠发生了明显的胚胎吸收现象表明I型IFN信号是介导先天性寨卡综合征表型发生的主要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界面 感染 相关 病理 防御 机制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