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诸葛亮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诸葛亮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诸葛亮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诸葛亮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药多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之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然刘表之丧,孔明欲袭杀其孤。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
2、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揖数土互金便甚大里没电内直桓残然卮举兵而伐工壹翔型必区吼段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学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节选自苏轼诸葛亮论)材料二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骗虎视,包指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
3、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谭、尚,即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绍死后,他们兄弟相争。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过A捐数十万金B使其大臣骨肉内C自相残D然后举兵而伐之E此高祖F所以灭项籍也。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与“此孔
4、明之所以失也”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B.“孔明耻之”与“而耻学于师”师说)两句中的“耻”字含义、用法均相同。C.“以绝曹氏之手足”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D.包括,文中为“囊括、吞并、一统”之义,而现代汉语“包括”为“包含”之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寿认为,诸葛亮心怀大志,深谋远虑,他甚至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国家没有能够进攻中原、抗衡强魏的人。B.苏轼认为,起初,天下那些品行端正、有操守气概,能为仁义慷慨赴死的土人,对曹操与孔明的态度并不同。C.苏轼认为,刘璋因违逆了诸葛亮的心愿,所以没过几个月,诸葛亮就放逐了刘璋,这种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诸葛亮论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苏轼 诸葛亮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