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德育答辩.docx
《大学生毕业德育答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毕业德育答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16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材料终非终,或为始姓名赵旭学号2012023062院系矿业工程学院班级勘查12-3班指导教师冯彬二零一六年三月终非终,或为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冬去春来公元2012年8月末,我踏上了行程1084公里的赤峰直达哈尔滨的K1024次列车,就此,开始了我的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时至今日,为此报告,不禁回想当年,其中青涩滋味,世间千姿,尽数化为毕生之追忆。念此,故不能子矜,若有感情过溢之处,念请学子於去留之际立此书,情于书表,不能自胜。初来乍到回忆当年,还只是一
2、个刚刚出了家门的青皮小生,报道的当天,去宿舍送完行李,要去体育馆履行注册手续时,还要找学长带路的我,转眼间即将离开这熟悉的地方,步入社会。来不及细细回味,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将与我挥手作别。回首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艰辛中享受快乐,在点滴中学会坚强,平凡的生活中闪现的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真实。在大四的尾巴上,回忆四年的生活片断,只想为这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终点意味着另一个起点。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落,因为曾经有过精彩,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感伤,因为青春尚与我同在。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应该在风雨中傲然前行!不忘校训不忘党“求真求实,创业创新,厚德博
3、学,强吾兴邦。”这是我来到大学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座右铭。就好像曾经加入少先队时所喊的“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奉献终生J一样的壮怀激烈,慷慨激昂。于是,四年来,我一直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社会实践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思想上,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要求进步,刚入学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很遗憾没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但是我并没有放弃,仍然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坚定政治信念,并认真学习并领悟党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我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单我时刻以
4、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各项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虽然在大学阶段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但在思想上同样紧跟党的步伐,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发挥出一个学生该有的爱国热情。此外,我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铭记“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并将其进行到底。安于静,隐于凡不知为何,有不在少数的人都认为大学其实就是那么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继而无心治学,只图享乐,终日无所作为,庸庸碌碌。而我却好似另类。四年的大学生活也许只能用平淡两个字来形容。而我,却为了不枉此大学生活而参加了好多活动,例如校军乐团,院志愿者协会等
5、等。生活的中心不再只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认真地上课,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参加考试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基础的功课。然而在积极备考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三级之余还学得了几曲还算过得去的乐章,熟识了几件还算常见的乐器。四年的学习生活就是在不断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中度过。浸泡在自习室里每一个日子虽然单调却充实。上了十几年的学,不知道有谁还会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学习,只是喜欢自习室里安静的氛围。曾几何时,自习室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唯一属于我的安全地方。喜欢坐在自习室里静静地听广播,偶尔的一次听到了杨晨的网络调频,从此便喜欢上了那个低沉而略带磁性的声音和
6、他所传递那些感人的情感故事。在广播的世界里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成了我上自习时的习惯,也为枯燥的自习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四年来没有值得炫耀的成绩,奖学金、荣誉称号什么的都曾与我擦肩而过,别人都认为是多么的可惜,但我却觉得没什么值得可惜的,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它的过程。我的收获就是在平淡中感受学习中的充实和快乐中的成长。这便是我自始至终不会因任何的势力和个人的得失所头疼而带来的困扰所迷惑的原因。追忆回望大学的生活,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历经多载梦想催化,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八月我们收获了季节的果实,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更大的梦想与希望。四年前,那个开始独立的时候,那个开始萌发的地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毕业 德育 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