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体检验的八个误区.docx
《走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体检验的八个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体检验的八个误区.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体检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而又极易被忽略的实际细节问题,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而误入歧途,以下就为大家作以下简要介绍。1、误区之一:不论何种构件一律检验钢筋安装之后,经过隐蔽工程验收才能浇筑混凝土装但已经验收合格的钢筋骨架或网架经过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振动和扰动,使原本验收合格的钢筋发生位移和错位,这种钢筋位置的偏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引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改变,这个变化在钢筋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中却不能得到体现,但又不可避免装而且这种钢筋错位和位移不仅只是表现为安装尺寸的偏差,对于受弯构件而言,则直接影响构件截面有效高度的改变,造成构件承载能力的降低
2、或改变,影响结构安全或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下简称规范)只要求检验梁类及板类的受弯构件,并将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悬挑构件作为检验重点装鉴于上述钢筋所在位移的改变反映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所以规范只要求检验梁类及板类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对其他类构件不做具体要求。2、误区之二:只相信破损量测法不相信仪表量测法破损直接量测法直观易测,不需专用仪器,但要剔凿混凝土表面部分结构,事后还需及时进行修补,检测工作虽然简便,但工作量大且对局部混凝土有所损伤,难以作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通用方法。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检测虽然方法简便,但最让人感到头
3、疼的是测量结果不够准确,误差较大,使用时还需校准和修正,使用起来总是令人感到担忧和不便,怀疑其量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钢筋位置的所在。现有一种方法可推荐使用,方法也较简便装在混凝土振捣抹面完成终凝前,待其处于塑性状态时凿开混凝土保护层用钢尺直接测量,鉴于此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检验数据直观、真实而且可靠装这种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其不同点只是将检测时间从混凝土硬化后的固态提前至硬化前的塑性状态装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剔凿混凝土方便易行,只是将塑性状态或流动状态的混凝土轻轻扒开就行装如需技术处理,或发现异常后进行补救,或进行检测后的修补,对原混凝土都不会引起伤害,比混凝土硬
4、化后进行处理方便得多。3、误区之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批随意决定规范规定,对梁类及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总数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o正确的方法是,在完成施工图审查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应事先做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案,具体检验部位应由监理、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选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能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有决定性影响的构件和部位。为此,首先要分别统计计算整个建筑物中梁类及板类构件的总数,再按2%且不少于5件的原则分别单独计算应检查的梁类及板类构件的数量,最后将其中不少于一半的数量分
5、配给悬挑构件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梁类的根数不难计算,而板类构件一般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检,对于大空间结构的板,可先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点,然后进行抽检。4、误区之四:监测点的部位任意确定不具备代表性确定检测构件后,更重要的任务是确定检测点的具体位置,对于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检测1点,但对于梁类及板类构件的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而不是为了测量方便随意指定测量位置,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装有代表性的部位是指该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可能对构件承载力或构件的耐久性有明显决定性影响。根据一般的力学知识可知:主次梁结构的主梁比次梁重要;框架梁比连系梁重要;大跨度梁和板比小跨度梁和板重要;悬挑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出 混凝土 保护层 厚度 实体 检验 八个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