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户外娃娃家的故事.docx
《幼儿园观察记录:户外娃娃家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观察记录:户外娃娃家的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观察记录:户外娃娃家的故事观察背景:随着课程化游戏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开展各类丰富的游戏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渐渐的,单一的室内角色游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他们想要在更广阔的舞台开展更有挑战和趣味的游戏。于是,幼儿园开辟了一块场地成为了户外角色区,对于小班孩子而言既新鲜又有一定的挑战。新鲜是因为场地更宽大幼儿自由度更高,挑战的是幼儿虽然已经玩过很多次室内的娃娃家游戏,对于娃娃家游戏的基本玩法已经了然于心。但是,初次尝试户外游戏,孩子们会适应吗?我们提供的材料怎样更好地为孩子游戏服务?场地布置有没有哪些需要即时地跟进和调整?教师在指导时与室内游戏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要注意?
2、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了新游戏。 教师预设:今天第一次玩户外娃娃家,孩子们对四散摆放的各类材料充满了好奇,这些材料,大多是生活当中常见物品,也有一些是已经很少见的东西,他们充满了新奇,四下奔走,玩着各种材料。事件追踪:顾梓铭找到了一个红色的漏斗。但是他并不认识这个漏斗。他拿着漏斗四处问:“你看这个是什么呀?”“你说这个是不是一个碗呀?”元宝在旁边听见了回答他:“这个肯定不是碗,碗地下不会有洞的,盛饭会漏的。我看这里有一个洞。”顾梓铭说:“我也觉得可能不是碗,有个洞的肯定不是碗。”他站在那里,举着那个漏斗,觉得不知道怎么办了。杨志浩经过的时候说了一句:“一顶红帽子
3、!”顾梓铭的眼睛发亮了,他一下子把漏斗戴在头上,笑眯眯地问四下里的小朋友们:“你们看,我的帽子好看吗?”我故意在他旁边走过,他又问我:“老师,你看我的新帽子好看吗?”我回答他:“真好看。”他笑了。 我的反思:漏斗这一物件,现在幼儿的生活中很少出现,所以孩子们会不认识,错认为是一顶帽子。幼儿在拿到一样不认识的物件后,能跟旁边的人互动交流,积极了解物件到底是什么,可以看到他有探究的精神。但是此物件的提供,并没有让他在游戏中激发出任何新的情节。由此可见,材料并不是收集得越多越好。脱离了幼儿生活提供的材料,对于游戏提高并没有太多帮助。我们在收集时还是需要三思而行。 教师预设:一些不常见的材料,比如上一
4、次的漏斗,被我们悄悄地清理了。我们投放了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大型的花片积木,带数字的地垫等,这些东西,幼儿比较熟悉,游戏中也经常涉及,有一定的经验,我们想要看看他们会不会把这些材料用到游戏中。事件追踪:户外娃娃家里一片热闹非凡。潘馨言想去做妈妈,但是转了一圈,找不到人跟他一起“组合家庭”,就一个人跑到角落里摆弄大积木。一会儿,何昕谙也跑过来了,她蹲在潘馨言旁边,东张西望不知道干什么好。过了一会儿,大概觉得无聊吧。潘馨言把积木搭成了三片并列的样子,放在耳朵边喊“喂喂,有人吗?”喊了一次,何昕谙抬头看了看,没有反应。潘馨言换了一个方向,又开始“呼唤”:“ 有人吗,有人吗。”何昕谙头又抬起来,这回她反
5、应过来了,跟潘馨言说:“你好呀,潘馨言,你在给谁打电话呀。”潘馨言说:“我在给你打电话呀。”何昕谙想了想说:“那我也去搭一个电话跟你打吧。”然后跑过去也开始用大积木搭起了电话。我的反思:1、小班孩子在游戏中很容易被材料吸引,同时,小班孩子又不太擅长与同伴交流交往。有时候,需要一些契机,勾起他们友谊的小火花。今天的潘馨言的电话,可谓是无心插柳,让两个孩子能够相互沟通起来。2、户外娃娃家的材料很多,多不代表精。能够给幼儿带来创意联想、激发灵感、调动和促进经验迁移、推动游戏发展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材料。雪花片积木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些功能。 教师预设:浩浩带了一根废旧的管子来园,小鱼儿看见了说:这个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观察 记录 户外 娃娃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