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及其家穿井(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 )(4)丁氏对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闻之于宋君”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因往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求闻
2、之若此,不若无闻也。4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5解释下列
3、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缀行甚远(2)其一犬坐于前(3)意暇甚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B作者通过“复投之”“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的一种退让和惧怕心理。但是在骨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看清狼的本性,以持刀暴起的方式将狼劈死,尽显果断与英勇。C本文语言生动简练,表现富于张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缀行甚远”“仍从”“又至”“并驱如故
4、”“眈眈相向”等词语,将狼的凶狠、狡诈、贪婪刻画得入木三分。D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中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其中与本文中“狼”的形象一致的成语有: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贪虎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
5、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下帷绝编:董仲舒放下帷帐,精心研习并讲授儒家的经书;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形容读书勤奋。迨:等到。 倍:同“背”。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不亦说乎 _(2)人不知而不愠_(3)为人谋而不忠乎 _(4)温公尝言 _(5)或在马上 _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甲文中“传不习乎”的“传”
6、,是动词作名词用,指老师传授的知识。C乙文中的画线句,应断为: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D成语“患得患失”意为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据此推断,乙文中的“患记问不若人”的“患”,也可以解释为“担心”。11根据选段内容,请说说你从孔子和司马光身上收获了哪些学习方法。请至少写出三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闻夔一足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