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pptx
《117.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7.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pptx(5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登革热目 录0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03发病机制04临床表现05诊断和鉴别诊断01概述06治疗和预防概 述01一、概述(一)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二)重型登革热一、概述重症登革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多器官较大量出血和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肿大。多见于儿童,病死率高。按有无
2、休克表现分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病原学021.登革病毒二、病原学是一类RNA病毒,归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和核心蛋白一同装配成20面对称体的和衣壳。外层为脂蛋白组成的包膜。按包膜上抗原种类的不同,可分为DEN-14四种血清型。各型之间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4型登革热病毒均可引起重症登革热,而以第2型最常见。2.理化特点(1)病毒培养及分离:登革病毒在伊蚊胸肌细胞、猴肾细胞及新生小白鼠脑中生长良好;目前最常用C6/36细胞株来分离登革病毒
3、。(2)生理特性:登革病毒不耐热,60 3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可灭活,但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于-20可存活5年,-70存活8年以上。登革病毒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0.65福尔马林敏感。流 行 病 学031.流行特征三、流行病学(1)地理分布:主要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地区。登革热目前已波及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5000万人遭受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我国主要以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和广西为主要流行区。(2)季节性:多流行于夏秋雨季,与伊蚊孳生有关。在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12月。(3)周期性:部分地区具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
4、势,但近年来流行周期常不规则。2.传播特点三、流行病学(1)传播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潜伏期末及发热期内有传染性,主要局限于发病前618小时至发病后第3天,少数患者在病程第6天仍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病毒。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的传染源。2.传播特点三、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以白纹伊蚊(花蚊子)为主。在非流行期间,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2.传播特点三、流行病学(3)人群易感性: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当地成年居民,在血清中
5、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感染恢复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部分免疫力,但只维持数月。对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乙型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初次感染恢复后若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特别指出:重型登革热流行特点其易感人群多见于流行区的原住民,外来人少见,可能与促进性抗体有关;引起DHF最常见血清型是DEN-2。三、流行病学发 病 机 制04二次病毒血症登革病毒伊蚊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病毒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复制再定位病毒入血第二次病毒
6、血症抗登革病毒抗体免疫系统抗原呈递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激活血浆蛋白漏出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四、发病机制病理: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活检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血管外溢血。脑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隙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重症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肺小脓肿形成等。临床表现05五、临床表现 隐性感染 登革热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潜伏期314天(平均7天),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种五
7、、临床表现1.典型登革热(1)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可达40,持续57天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伴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早期体征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病例起病较慢,体温较低,毒血症较轻,恢复较快。五、临床表现1.典型登革热(1)急性发热期: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8、,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及束臂试验阳性等。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天消退。五、临床表现1.典型登革热(2)极期:疾病的第38天 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血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7. 登革热 诊断 治疗